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感统,甚至应用感统。大部份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培训行业等等都会涉及,家庭更是需要,感统的奥秘也在一点一点为大家所熟知、所挖掘。而针对性感统训练,也是现在都市小家庭化影响下孩子们的福星,顺应环境的变化和孩子的发展,揭开感统奥秘正当下。
感觉统合理论起源于美国, 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斯博士(Jean Ayres, 1920~1988)提出, 它为许多教育界无法理解的人类行为反应做出完整的合理诠释。 1960年开始, Hubel和Wiesel 往这方面钻研至1981年, 终于得到结论, 肯定感觉统合对中枢神经发展的重要性, 并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转自王臻惠「感觉统合影响人的一生」部份内容)
感觉统合传入大陆以后,被康复治疗中心以及特殊学校广泛使用,因此大多数人会把“感统”贴上“特殊儿童专用”的标签, 同时错误地把感统训练当做“药方”,不当使用。渐渐地, 大家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训练瓶颈期”:孩子的身体能力止步不前,训练师、家长束手无策,互相找不到突破口。另一大难题则是:孩子的问题在训练过后并没有得到根治,反而统统衍生成其他问题,甚至变本加厉,最后, 感统训练只能变成枯燥无味的机械化运动,不了了之。
人的大脑就是无比神奇,刺激丰富, 神经元就会增长, 能力也会与日俱增;反之, 刺激单一, 神经元增长就受限, 能力自然也受限。因此,感统训练必须注重个别化针对性训练,对孩子现有的能力和过去成长环境进行一一筛查及评估,将过去断掉或未连结的神经网络通过训练的方式连接起来,让孩子的身体获取学习经验,再利用全方位基础弥补和个别化侧重训练进行神经网络的巩固,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得以保存,并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样才是真正的「哪里断掉, 哪里接起」,而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常常出现问题转移,最后受伤的是孩子!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错过就不能重来,父母应全力守护孩子最重要的前6年。
大脑用进废退的原则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每一个感统动作都直接刺激着神经元,因此,每个动作都可以反映孩子的感统状态。状态不一, 方案自然要有不同,孩子的训练一定不是“吃大锅饭”(所有孩子共用一个方案,不管能力)。不然,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会伤害身体。
没有针对性的练习可能会造成孩子单一部位的使用过量, 造成组织受伤、能量耗费过度、发呆或走神、能力倒退,同时,单一模式会造成孩子习惯性套路反应, 容易有冲动、信息接收不全、变得固执不通等等伤害,加重孩子负担和成长周期。
然而, 针对性训练最重要的一个门槛就是测评(目前全国唯一获得国家专利的测评技术为惠心千爱智慧所拥有),只有了解孩子现在感觉统合发展问题是由过去的什么原因导致才能够针对解决,纸质的问卷测评会有较多的限制、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最后导致结果有误,而不能解决问题。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同一个脑袋所对应不同的事物会反映出相同的处理模式,因此,系统测评更能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在王臻惠老师的带领下,惠心千爱研发出了一套专门解决孩子感统问题的测评模式,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国家专利认证的全面而系统的测评方式,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曾经感统训练普遍利用率不高,因为我们生活中随时都在进行感统训练,但现在利用率越来越高,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不能满足成长需要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越来越便利了,但是对于孩子的限制已然越来越多。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让孩子渐渐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生理倒退,本能无法发展和体现,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渐渐地越来越辛苦,越来越力不从心,我们是时候该用正确的方式来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