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不腆之仪——战争中总是免不了意外

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不腆之仪——战争中总是免不了意外

作者: 郎基努斯之锤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12:24 被阅读0次

    鲁国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去世,秦穆公派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越过晋国远征郑国,蹇叔苦劝不得,于是在军队出发的时候痛哭流涕,闹出了“蹇叔哭师”的典故。虽说蹇叔对于这次远征并不看好,但毕竟自己的儿子就在出征的序列中,所以他还是尽心尽力的提醒自己的儿子:“晋国人必定在崤山埋伏你们,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 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将来我大概就会在那里替你们收尸了。”

    想要理解蹇叔的这段话需要一点地理知识,秦国、晋国、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军这次远征的路线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

    秦国远征路线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秦国、郑国之间被晋国完美的隔开了,秦国想要攻打郑国,就不得不穿过晋国,当时虽然没有国际法,但是不经过晋国的同意就派军队直接进入晋国国境,不论怎么看晋国人也不可能坐视不理的。所以蹇叔认为晋国一定会攻击秦军的这支远征军,至于能分析出埋伏的地点会选择在崤山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军事修养,因为崤山的地势非常的险要,据说有些地方只能容得下一人一车同行,行军的时候不得不排成一字长蛇阵,星际玩家们都知道摆出这种行军阵型基本上就是去送人头。

    秦穆公虽然说是利令智昏,但是毕竟还不傻,他跟蹇叔的分歧在于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蹇叔认为从军事方面来说这个计划太冒险了,秦穆公则从政治方面认为晋国不会干预秦国的这次军事行动。秦穆公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晋文公刚刚挂了,他的儿子晋襄公在忙着办丧事,肯定没空搭理这支路过的秦军。当然我们从上帝视角知道这只是秦穆公的一厢情愿,晋国可是春秋的霸主不是自有国情在此的大清朝,秦穆公年龄虽然很大了想法却依旧很天真,naive!

    秦穆公

    不管怎样,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还是出发了,刚开始的时候很顺利,秦国远征军顺利的穿过了晋国南部,第二年春天一路游山玩水到了周都洛邑(成周)。不知道是不是显得无聊还是担心秦军有别的企图,周襄王派人在洛邑的北门围观了这支秦军。周天子当时虽然已经落魄了,但是毕竟是天下共主,为了表示尊敬,秦军在路过洛邑北门的时候战车上的车左、车右都跳下车向城门下的周天子致敬,当然他们的敬意也就这么多了,行礼完成之后的人立即就跳上了战车,这是非常不合周礼的。此时站在城楼上的吃瓜群众中有一位是周襄王的孙子王孙满,这位王室成员虽然年龄不大,智商却不低,他对自己的祖父说:“秦军如此轻佻,必败无疑,进入险地而满不在乎,能够不打败仗吗?”

    从王孙满的话中可以看出来,从陕西出发一路走到了河南的这支秦军,纪律已经基本上涣散了,这样的军队就算赶到了郑国,能赢的机会也只能寄托在偷袭上。可惜,由于一个意外,他们连偷袭的机会都没有了。秦军旅游到了滑国的时候 ,遇到了一个郑国商人弦高,弦高正打算去周都洛邑做生意,正好跟秦军迎头撞上。不得不说做生意的人头脑都很好,弦高一面拔了跟鸡毛派人送回国报信,一面假装自己是郑国的使者,把自己货物里的四张牛皮、十二头牛送给秦军,表示这是郑国国君用来犒劳你们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成语“不腆之仪”由此而来。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国君听说了你们会路过郑国,所以派我来犒劳你们,虽然我们国家虽然不富裕,但你们只要到了郑国,补给跟安全都不需要太操心。“不腆之仪”是谦辞,形容不丰厚的礼物。

    弦高的话里的潜台词是我们郑国已经知道你们要来了,而且已经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是打是和我们都奉陪到底,能说出这种外交辞令却去当商人是在是屈才,搁现在那可是妥妥的外交官啊。虽然弦高的话里假话居多,无奈演技太好,孟明视等人立马就被唬住了,秦军将何去何从,请期待下一篇——厉兵秣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不腆之仪——战争中总是免不了意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ug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