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

作者: 庐山樵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17:04 被阅读123次
吾谁与归

对于读书的中国人而言,一自《岳阳楼记》问世以来,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记得上初中开学的第一天,新书一到,纸犹墨香,数翻几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赫然在列。毫不夸张,一个早晨就把全文背下。从此,心中便仿佛扎下流血的刺青,烙下了永生印记,至于文中端的,个中滋味,便是以后的事。需要随此一生去细嚼慢味,亲体实验了。

大宋庆历年间的某一天,身在邓州为官的范仲淹接到来信,并附有一个厚厚的包裹。范仲淹打开看时,不觉一惊,原来是他的好友滕子京从岳州来信来件。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已有两年,在此其间,滕子京一扫遭贬后的颓绪,多方筹资,重新修整了日渐颓败的岳阳楼,并"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来件附有一幅《洞庭晚秋图》,邀请老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以为纪念。

吾谁与归

范仲淹收到老友的来信后,并没有急着回信,而是在花洲书院的春风堂中来回踱步,陷入深深的沉思。他展开《洞庭晚秋图》端详许久,目光透过眼前描绘的自然景物――湖光、山色、楼阁、风帆、树木、汀兰以及远天的日光、云霓和不易觉察的秋声,不禁感慨万千。窗外的景物还在秋阳下熠熠生光,他走出斋门,看流水淙淙,鱼游浅底,花木葱茏,苔藓历历,心中不免黯然。想到自己一生襟抱却屡遭人谗,庆历新政刚一颁诏,就遭人诋毁,至使圣心也举棋不定,推行改革的同僚们最后还是一一被排斥朝殿,放逐他乡,改革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就连身为副宰相(参知政事)的自己也觉得举步维艰,无力回天,只得自请为邓州太守,偏栖一隅。如今身在邓州,却心念苍生,苦于圣心无法明白自己心中的想法。

幸好还有个知己,懂得自己的心思,今寄书信和图画,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意图显而易见,我们是同一类人。那年我们同第登科,就成为挚友,一路走来,彼此相扶相携,知根知底。记得在泰州修筑捍海堰时,风暴潮涨,兵吏皆惊骇逃散,惟有子京兄临危不惧,从容阻止了欲奔离海岸的兵民,晓以利害,并率先赴险,捍卫了海堤。让我顿生敬意,遂成莫逆之交,引为知音。你也和我一样,一身耿介,办事认真,不管心寄何时,身处何地,总是以社稷苍生为念,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难免得罪那些保守派,连圣上也几次让你触怒,所以一迁再迁,一贬再贬。最后到了岳州郡,也不改其志。重修岳阳楼,让我又看到了一个不忘初心的你。

范仲淹站在书院外,仰天长久,感觉身子有些凉意,才记起学人多次来催过,先生晚饭,只是见先生没有任何反应,才远远的站在一旁静候。不知过了多久,一件长衣轻轻地披在先生身上,他转过身来,见是夫人,不禁轻咳几声,接着又是一阵长咳,直到面红耳赤,声嘶力竭,才感觉这份凉意已袭身不禁。其实先生的肺疾已久,且日渐成痼,常常是咳嗽不止,药力微茫,需要静养,家中上下、书院内外都为之担忧不已。其实先生何止肺疾,他的心思早已郁结成疴。

范仲淹并不甘心长期这样偏安一隅,他希望能像古代圣贤那样,为天地立命,替百姓分忧。尽管自已身处江湖,依然忧怀庙堂,不忘初衷。他希望自己的家国天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岂能就此沉沦,或者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尽管孟子所言“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大多数士大夫的人生信条,但他认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个人的荣辱升迁不应看得太重,太过计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才是真正仁人志士的更高行为准则。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希望他的朋辈同仁们也应这样要求自己。想到这儿,他似乎有些满意,甚至有些激动,仿佛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子京兄不愧是自己的知音和诤友,他懂得我的内心世界,知道我有话要说,更知道我能道出他的内心想法,不然,他为何要我借一壁之地,抒彼此襟抱呢?

滕子京的来信来件似乎来的正是时候,不然他还在“附廓田园能置否?与君乘健早归休”,“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且安闲”(《依韵酬李光化》)中犹豫不决,现在他内心深处已经有了答案。他必须借岳阳楼的这一壁之地一吐胸中块垒,个中主张,他要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尽管身处江湖,却心怀天下,愿先贤圣哲们的仁人之心照亮自己孤寂的灵魂。

他返回春风堂,研墨展卷,轻舔毫端,重重的写下"岳阳楼记"四个大字,然后气吞云梦,波撼岳阳,胸中块垒,笔底狂澜,一气呵成,直至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浩叹时,将笔一搁,长长的舒了口气,他确定,子京兄才是自己真正的知音和挚友,如果没有你,这茫茫人海,渺渺江湖,还会有谁与我同归呢?然后满意的笑了。他推窗而望,一轮满月,独立中天,尽管有些寒意,但今晚倍感清爽,这是推行新政以来第一次感觉到的轻松和畅快。他不禁喃喃自语道,今夜月色很好。然后折回房中,在草拟的文稿后款落: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从此,岳阳楼文因楼载,楼以文彰,千百年来,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构建起一个人人心中的故乡,成为永放光华的千秋月色与文化圣殿。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机缘,一经植入,便迅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永不凋蔽。

“予尚求古仁人之心"。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带着一种异样的心情,寻着范公当年的思路,登上了千古名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眼前的景致还是当年的景致,登楼的心境或大相径庭。我一边听着导游小姐讲述"岳阳楼记"中张照的书法艺术及木刻传奇,一边透过字里行间,在内心深处努力搜寻和体味古人"先忧后乐"的仁人之心。站在楼上,凭栏四顾,周边高楼林立,一种逼仄和压抑让我局促不安,楼下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我的脑海顿然一片空白。

昔人已矣,时人何往,吾谁与归?

                2018.4.11匆匆草于岳阳楼下

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

相关文章

  • 吾谁与归

    对于读书的中国人而言,一自《岳阳楼记》问世以来,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记得上初中开学的第一天,新书一到,纸犹墨香,...

  • 吾谁与归

    如果这世上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东西,那大概就是我和你的约定吧。 很想和你说一句对不起,没能陪在你的身边...

  • 吾谁与归

    伟大的哲学家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从科学上来讲,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而粒子有一个性...

  • 吾谁与归?

    既然世事难测,那就把世事留给想测的人去测吧。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千秋之后,谁能万岁,多少雄心化作是非,...

  • 小楷 偷拍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惨遭偷拍

  • 李文全随拍:捡拾一院幽静,吾谁与归

    李文全随拍:捡拾一院幽静,吾谁与归

  • 2021-01-23

    漫漫长夜,谁能与共,漫长人生,吾谁与归。

  • 大雪纷飞,若蒹葭,若采薇! 微斯人,吾谁与归?

  • 吾谁与归 今宵何处

    惨淡的黎明,揭开生活的面纱。 睁开茫然的双眼, 仿佛一切刚刚开始。 大学 你我而言,只不过是一所疗养院 本正值花季...

  • 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最喜爱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词《记承天寺夜游》其中主要讲述了作者夜深人静时被窗外的月光美景所吸引而欣然起身...

网友评论

  • 庐山樵:英子

    思连千载,文笔斐然~赞
  • 庐山樵:江右琳子

    吟毫顿觉多滋润,竖抹横涂是美文。
  • 庐山樵:转秋颜素心
    作者此文可谓匠心独运,没有写成一般体例的游记,而是借《岳阳楼记》玩了一把穿越,借古仁人之心抒自家襟抱,妙!
  • 庐山樵:转夫耕先生
    快手!余数豋岳阳楼,范公之记垂古哉!似乎很难写。读新作有感一二,直言了。以白话文体总觉隔;又展细节描述之赘;文宜高寒。
  • 庐山樵:转青松
    范仲淹就是借此机会抒自己之胸怀 藤子京得便宜浪得美名 据历史记载 藤子京官声并不很好
    庐山樵:那是诋毁,滕子京官声不差
  • 庐山樵:转左冬林
    写得好,不愧为作文高手!

本文标题:吾谁与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ci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