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61036/6da156282a2827a4.png)
二十岁是一个分水岭,一个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的分水岭。
01.
关于爱情
二十岁之前,是相信爱情的。
爸妈在我小时候跟我说过:他们十七岁的时候,是相信琼瑶的。
在那时候的书里,凡是男的都要有深邃而痛苦的眼睛,女的都会有冰冷的小手和火烫的疯狂的热情。爱情是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后来虽然不那么理想了,但是池塘边的榕树下,手拉手不说话静静地走还是有的。为了见她一面跑去她的城市给她一个惊喜还是做得到的。
二十岁之后,房价涨了,物价贵了,男女之间开始喜欢谈这些话题。很多人的文章里,开始教育大家:纯碎的爱情是不可靠的。事实上,爱情能维持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比如一个男人和前妻离婚了,和现在的女朋友可能就会持久。因为:
第一,这个男人是个银行总经理,女朋友是个秘书,她得到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第二,这个男人原来的妻子是个大学校长,这个男人受不了自己的女人这么优秀;跟现在的女朋友在一起,不管女朋友是学识还是地位还是聪明度都不如自己,他得到安全感和自我优越感。在这样“互利”的基础上,他们的关系往往会更持久。
大人们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别再相信那些纯粹的爱情。
可是不料有的孩子反问道:“我还小,总该相信点什么吧?”大人们谁都回答不上来。
爱情总是美好的,爱情又总是幻灭的。很多人二十岁之前相信爱情的,二十岁以后就不信了。不过我总是想起这些孩子的疑问:“我还小,总该相信点什么吧?”
后来我想,我找到了仍然相信爱情的理由。
因为,尽管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海沽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砂砾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02.
关于历史
二十岁之前,是相信历史的。
一直觉得不尊重历史的人,是虚妄的。小时候的心里,秦始皇还是个暴君,丞相李斯是个不折不扣篡改遗诏的叛徒。诸葛亮还是比司马懿厉害,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是被可耻的吕蒙杀死的。隋炀帝杨广是个彻底的昏君,怎么可能在诗歌上很有造诣呢?
长大了才知道,秦始皇不仅仅是个暴君,还有很多成就。李斯本是想独揽大权实行新政,却被赵高一步步陷害。有书籍和电影把司马懿说的又帅又有智慧,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必败。原来关羽刚愎自用,羞辱他人,相反吕蒙“士别三日让人刮目相看”。杨广虽然骄奢淫逸,但是并非一无是处。没有他对诗歌的追求和力捧,大唐没那么好的诗歌基础。
二十岁之后,看到很多历史剧,发现历史又被变了,历史人物的评价又被变了。
就像其实没有人知道秦始皇死的那个夜里,李斯拿着“诏书”到底在想什么,同样也没人知道诸葛亮在西城楼上弹琴时,司马懿到底在想什么。
原来历史的一半都是编造的。前朝的历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的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
不过,倘若以后别人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孩子问我:“我还小,总该相信点什么吧?”
我想,我也是可以回答的:
也许历史不能相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
03.
关于爱国
二十岁之前,是相信爱国的。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以死报国。
小时候看金庸的《神雕侠侣》,郭靖带着杨过去蒙古大营救他的徒弟。蒙古大汗告诉郭靖,大宋的昏君不值得他如此忠心,让他弃暗投明。杨过也自觉早已看透了当今的局势。可是郭靖说什么?他告诉大汗:
“大宋皇帝确实昏庸无道,宰相贾似道更是个大大的奸臣。我郭某人虽然愚钝,但又岂会为昏君佞臣卖命?我郭某人的满腔热血,是为千千万万大宋子民而流的。”
我觉得这是郭靖的思想境界比杨过高的地方。
可是后来也发现,历史的前进无法阻挡,朝代的衰败也不可避免。无论哪个朝代,都有安居乐业的人。无论在哪个朝代,也都有过民不聊生的时刻。一个体制并不高尚到哪里,一个国度并不一定比另一个过国度更加幸福。
二十岁后,看过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一次节目中,说了一个他见过的故事: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已经有很多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
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有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500块钱让他拿回家。
他说我讲的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
是的,国也许不可爱,但时土地和人民可以一直爱。
二十岁之前,我相信这一点,二十岁之后,依然相信。
每个人都是一路走来。如今,在越来越多人的心灵旅程里,已经走过了切身的痛苦和欢笑,得到与失去。心中面对的最大关卡,渐渐地成了“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困惑、犹豫、和艰难的重新寻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