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诗经《蜉蝣》中有言:浮游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兮,与我归处。小小蜉蝣尚且谈论人生,重视朝生暮死的生命,且为人生而忧叹,何况人乎?
今朝有酒今朝醉,生命之死即是必然结局,不妨过的大胆一点,看重现实,着眼当下,向死而生。
人生何其短暂,弹指一挥间,转眼就是百年,谁能抗拒死亡的到来?古人多着眼于现实,或立功立言以求君王赏识,或纵情声色但求及时行乐,或求仙问道以图长生不老,大概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本能在古人身上表现的十分突出:他们看中现实,只顾今朝,不论身后之事何如。贪欢今朝酒,枉论明日歌。
蜉蝣庸庸碌碌的叹息中传来袅袅不绝的回响。人之所以为人,必不可徒然度日,浪费生命于无意义的事上,而在于明白死亡是不可超越的绝对局限后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如何渡过?
“人生激越之处在于永不停息的向前,背负悲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唯有不断向前进取,突破自己的舒适圈,才能够更加充分地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若苟安于温室,依赖旁人给予的安全感,最终只会导致我们弱不禁风,稍有打击就失去了生的机会,草草以死结束。外面的世界足够大也足够精彩,失败挫折并不可怕。这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故此,何惧其艰,何惧其险?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哪怕有性命之忧,亦是死得其所,不足为惧。
“人的心灵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断接纳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如果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那么每个人都应该以浓墨重彩的样子离开这个世界。每一步都应是勾勒人生画卷的重要线条。人之于世界,太过卑微和渺小,然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永远无法被窥探出内心世界。一旦我们将心扉放宽至大海般宽阔,接纳世界一切的不堪与痛苦,一切的美好与欢欣,在我们有生之年对我们可探知的世界作出更多的探索,尽吾志,竭吾力,则可以无悔矣。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每个人来世上都不是白来一趟,每个人都应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是无名小辈,终日埋没于人海,平庸度日,或许是声明朝著,一举一动,万众关注,乐享芳华。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不同,是源于实现价值的主体差异性,过分苛求则脱离了现实,落入空想主义的牢笼。天分和能力的差异是天然存在的,但不可否认,人人都可通过砥砺自我来实现人生价值,一直到生命尽头。
法朗士说:“我们感受到的,东西越多,便活的越长久。”短短数十载,我们以一颗进取之心笑对磨难,一路披荆斩棘,高歌向前,在遇挫愈勇中捍卫人生价值。如此,尽管死亡的那一天终将来临,也无怨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