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社会,做一名家长内心要承受的压力真不小。经济条件好,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庭,希望孩子将来能够超越父母;经济条件不好,更想着通过鸡娃,实现阶级的跨越。总之,但凡是一个家长,都一定想着孩子的前程。
在看过很多个孩子的成长,听到过很多的成功的以及失败的教育案例以后,深感最难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将来能有好成绩,而是更多的软实力,这些软实力我认为不光是孩子,也是成人终其一生去追寻的。
01成功了,坦然认可自己的成绩;失败了,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有人获得某些方面的成功后,就此停滞不前。也有人,受挫以后产生羞愧难当的情绪,无法面对自己的不足。思维方式的形成源于幼年时期的教育环境,如何让孩子能够客观面对成功与失败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育者客观科学的评价。
当孩子作出某些“了不起”的事情以后,家长可以肯定,并指出之所以取得好成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要想变得了不起,是有方法可循。同样,当孩子某些方面,做的不好,安慰孩子,并一定要告诉孩子,家长并不会因为孩子做的不好而去责怪他。因为,孩子天然的想去获得父母的认可。接下来,帮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
与孩子而言,一时的成功和失败,都说明不了什么。因此,家长帮助孩子进行评价的时候,不需要带有任何自己主观的评判。
在一次次的家长陪伴,帮助其分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孩子自身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过重,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这背后都有原因,成功与失败掌握在自己手中。
02 永远不打消孩子的兴趣,永远不打消他的积极性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带给了多少家庭万千灾难。人活着,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得多少成就和荣誉,为了获得多少金钱和社会地位吗?取得了成就固然可喜可贺,可真正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大多是少数。从大概率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人将来还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孩子天生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别去打扰,也别邀请的那么功利。如果他在某些兴趣上,表现得天赋过人,那是老天爷赏饭吃;如果他有些喜欢,但也表现平平,那就接受兴趣带给他的快乐。无论是喜欢钢琴,还是喜欢观察小动物,都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那些会是他快乐的重要源泉。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家长最应该给予孩子的。03 拒绝固定性思维,也不给孩子贴标签受世俗的影响,也许会觉得单亲家庭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没有过硬的经济能力,孩子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诸如此类的固定性思维。先不说固定性思维是否是一定会真实发生,可一旦你形成了这样的固定性思维,多半结果会是发生的。我喜欢《加油,妈妈》里单亲妈妈周南南的育儿观念,在孩子哭着找爸爸的时候,她安慰孩子没有爸爸我们也一定会有其他的快乐来弥补。作为家长自己得去相信,你所缺少的东西,不会成为你拥有不了某些东西的必然因素。没有学区房,不意味着孩子没有美好的未来;没有各种各样的才艺,不意味着孩子低人一等。育儿的路上,切忌固定性思维的存在,存在于你脑海里的意识,可能会成为导致局面变差的关键性因素。
教育孩子的路上,也是内心的自我修行。卷是当前社会的风气,但是卷不一定是对。先管理好自己,用心智健全的自己去养育世界上最好的儿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