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时见鹿

作者: 李铁柱很生气_ | 来源:发表于2016-10-20 12:09 被阅读197次

炉火是一入秋就生起来的。

烧的是还未干透的青冈木,火不旺,总是不紧不慢地燃着,温度也温吞吞的,一缕两缕的青烟带着乏困的气息慢慢地升起来,盘在半空中经久不散。

入秋前后,雨水就渐渐多了起来,一天到晚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下着,白天的时候是雾,似有若无地四处飘,空气中混合了水汽和柴火的青烟,有一点酸酸的、类似发酵的味道。到了夜里下得略大一点,也是淅淅沥沥、淅淅沥沥,总没个停歇。洒在堆积的蓬松的落叶上,声音被放大许多。

听着这雨声很容易犯困。平日里大风掠过树梢,树叶纷纷落下的声音、一轮明月从山巅初生,鸟群被惊动飞起的声音、夜间各种小兽啼鸣,在空谷间重重叠叠的回响……都被“沙沙”的雨声绵密而严实地覆盖住了。这雨声也让一些人失眠,被雨声包裹,仿佛天地间仅存我一人,平生未及思量的河边骨、梦里人,天涯海角、三生石畔……前尘与后事一齐涌上心头,每念及此,禁不住悲从中来,又是难免的一夜。

夏天的雨水来得猛烈,去得也干脆,一场烈日之后就蒸发得干干净净,蝉继续爬到油亮的叶子上唱它的歌,秋天的雨水似乎却是要渗进骨髓里去,不仅空气阴冷潮湿,就连家具都被诱发出了悠悠的长疼,道观的好几道门,开合的时候都发出“吱呀”一声,听声音都觉得腮帮子酸疼。

景福山道观隐匿在陕甘交界处的深山里,从最近的村庄步行到这里要3个小时,每个月当家道长下山一次,在镇上购买各种生活用品,有时候给家里打个电话。

冬天碰上大雪封山,道观可以数月不与外界沟通,这里不通电,蜡烛也不常用,但除了一月首尾几天,都有极清澈明亮的月色,道人们就着月色喝茶谈天十分自在,且不用受灯光诱来蚊虫之困。习惯了灯光的人走夜路都要手电筒,几位道长都不用,就连阴天的晚上,也可以健步如飞,玩笑说是“开了天眼”,其实是习惯了不借助灯火光线,夜间目力也比常人敏锐。

雨看上去没有要停的迹象,但庄稼再不收就要出芽了。道长思虑一下,决定下山请村民帮忙来收粮食,道观给的工钱不及外面,但因为有行善积德的意思,所以村民们都乐意前来。

玉米这个时候已经饱满结实了,但有个别几株水肥不足、或者长在背阴处的才刚刚成熟,还是青嫩颜色,这是一年里最后一次吃烤玉米的机会了。在玉米刚开始成熟时已经吃过一回。烤玉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着苞叶,埋在火盆的草木灰里,上面生着火,利用灰的温度把玉米蒸熟,类似“叫花鸡”的做法;一种是剥去苞叶,直接放在炉火旁边烤。

火盆里还可以烤栗子吃,玉米地旁边的树林里,有野生的栗子树,但是常常一落地,就被松鼠捷足先登了,山核桃也是,成熟的时候风一吹过,就摇落满地,不及时捡起的话,包裹在外层的青皮被雨水沤烂,地上就留下一滩污泥,手摸过很难清洗干净。

坚果还有榛子和松果,收集起来晒干,可以存放很久。野果就太多了,攀在青冈树间的藤蔓上,有个子小但极甜的野生葡萄、有透亮如玉的五味子、还有紫色的八月炸,晴好的天气里,站在山门前一眼望去,幽蓝的天空清澈干净,万顷山林秋红点点灿如烟霞,山下新翻耕的农田乌黑如墨,一眼清泉从对面的八仙山坠下白练,时闻布谷鸟声唤,什么是道?什么是禅?在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情景下,当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晴好的秋日自然是风光无限,但温度也是下降得真快,不久行至霜降节气,晨起推门出来,地面上已经笼罩一层白色,圆白菜经一场霜冻之后,糖度陡增味道甘甜,是时候把蔬菜下窖、预备过冬了。

火盆里添了已经风干透的青冈木、桦木,风一吹火苗不时窜出来一下,惊到正在睡觉的老猫。道长有个用易拉罐锯掉头自制的茶罐,一天到头煨在火里,咕嘟咕嘟煮着茶水,也不见有人来喝,煮干了就把水续上,继续咕嘟咕嘟。收完庄稼之后,道观少有人问津,道长自个扛着把铁锹,去修通往道观的那条永远都有状况的路去了。

—————————————

博主所有文字内容版权均属博主个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所转载文章视为同意支付5000元/字的版权费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深时见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uf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