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留点心的话,会发现不少书单有推荐《乌合之众》这本书,它是研究大众心理学的一本书,是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他是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法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这本书出版至今一直被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必读书目。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群体引发了很多很不理性、匪夷所思的事件。
日本民众为何会在战争中沦为统治者的战争工具?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何民众泯灭良心,残害同胞?在当今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网络暴民,如果你与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就会被骂得体无完肤,甚至人肉搜索你,让你祖宗八代不得好死?这样的群体的心理让人觉得难以置信,但其实有迹可寻,《乌合之众》在书中就做出了深刻的剖析。
本书揭示出群体所普遍具有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并从领袖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和引导群体的有效手段。对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商业等发展具有重要启发。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与个体相比,群体只具有最低甚至更低层次的智力,而且更容易失去理智,容易轻信流言和走极端。群体因为人多势众,会觉得自己很强大,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感情,可以是极端的恶,也可能是极端的善。
比如,当一个人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往往会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去做的坏事,比如聚众斗殴,集体诈骗等。再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有人放弃了高新工作,去灾区当志愿者;有人甚至把自己的全部的积蓄捐给了灾民。
群体之间具有强大的传染性。比如,中国式过马路。不管亮的是什么灯,只要人数凑够了就可以走,很多人觉得又不是我一个人在过横穿马路,横穿马路也就有了正当理由。群体中的个体就不会再刻意地约束自己。
《乌合之众》出版于一百年前的法国,但的确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但是有些观点过于武断,毕竟很多时候一些现象都是由一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但总体而言,在如今的政治、互联网、社交等领域还是很有启发的。
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群众心理,让自己在遇到群体效应时能保持冷静理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和管理群体,成就积极美好的事情。
以下是书中的经典名句
01当不同的人凑到一起形成群体之后,这个群体就成为了一个拥有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新生命体。每个成员的个性,就好像被群体这个新的生命体吞掉了一样,完全消失了。
02群体一旦形成,就会急切地期盼着干点什么、无论是什么,只要能让他们马上行动起来,他们就会接受。这使得群体特别容易服从于一些低层次的刺激,而且还容易轻信谣言。
03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04我们以为自己时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05群体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06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07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得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08大众没有辨识能力,因此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09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和我们前面所说,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同化。
10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善行感动!在他们看来,仁慈善良只不过是软弱可期的代名词。
11数量在人类社会中会经常性 一种充足的理由。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体中的人也会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想法,因而在他们的行动时就表现得理直气壮。
12群体喜欢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说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体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13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
14打动群体心灵的,是传奇中的英雄,而绝非现实中的英雄本身。
15在群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有极强的传染性,个人都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16一个人终其一生性格保持不变的事情,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见。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会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