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只是说一朵花一片叶上本身充满了世界的信息,而是说我们要善于从小事中看出现实世界的万千气象。
《吃遍世界看经济》这本书就是从食物中看透世界经济,作者为日本人榊原英资,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到全世界参加各种会议,因此也经常吃到全世界的美食。他将各国的饮食文化与该国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让一些经济现象变得简单易懂并且很有意思。
吃遍世界看经济1、英国--把饮食当做贸易
16、17世纪,欧洲商人以绝对王权国家为中心,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在美洲开采金银,然后携带金银到物产丰富的亚洲交换商品,再讲亚洲商品贩卖的欧洲。此交易模式再加上在亚洲殖民地的种植园是的欧洲的财富迅速积累。
英国的殖民地经营根本是种植园,而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经营是富于极端掠夺性质的,杀鸡取卵式的掠夺金银,奴役奴隶并抢夺农田。因此英国能够很快的崛起并最终爆发工业革命。
但英国的饮食文化并没有因此提升,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会把炸薯条拿来宴请宾客的国家,这时因为英国不太把饮食当做一种文化,而是把饮食当做资源,用来贸易。
2、法国--把饮食当做教养
法国王室通过与各国之间的政治通婚,吸收了东西欧各国的宫廷饮食文化。
法国的美食最初是宫廷菜,只有皇宫贵族才可以享用得到,所以法国菜极尽奢华。后来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宫廷厨师才开始到民间来将宫廷菜的做法传到民间,与此同时,原本只有宫廷才可以享受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开始逐渐流传于民间。于是,法国菜也正是在欧洲兴盛的200年里逐渐兴起。
法国不仅仅把“饮食”当做摄取营养和赚钱的手段,而是作为“文化”来传承发扬,就像法国的葡萄酒和菜肴的复杂搭配那样,是经过悉心钻研的。饮食还时常成为外交谈判的重要手段。
3、美国--把饮食当做零件大规模生产
美国的快餐文化是美国“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福特生产方式的产物,是一种“工业化饮食”。这种方式下,对牛、羊、鸡等动物的机械化集体屠杀,使得人们对生命越来越淡漠。
现在麦当劳、肯德基遍布全世界的景象正是美国经济发展迅猛的体现。
4、中国--把饮食当文化
中国菜、法国菜与土耳其菜被称为世界三大美食,而中国美食居首。
(1)中国菜肴的第一特色是融合了多民族的饮食文化。19世纪初期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开放、最包容的经济重心,世界各国的商人在往来中国的同时把各国的饮食文化也带到了中国,因此中国菜融合了其他许多民族的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无论谁吃都不会觉得中国菜不合口味。
(2)与法国不同的是,中国的美食除了宫廷菜以外,民间饮食文化也发展兴盛。比如说“满汉全席”,一般人认为是宫廷菜,据说实际上是地方富商招待皇帝派遣的官吏时的宴会菜肴。
因为在中国,虽然皇帝权威至高无上,但经济发达,因此商人众多,民间也拥有大量财富,这就是民间菜发展起来的原因。
没有一定程度的财富集中,就不可能形成文化。
(3)药食同源
中国的饮食从很早就开始注重健康,在饮食中引入“阴阳理论”,即把食物分成温性和凉性,一天中的饮食要尽量保持凉热平衡。例如,螃蟹是凉性的,所以吃了之后要喝生姜茶之类的温性饮料。同时茶的传播也体现了药食同源理论。
这也是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向比法国饮食更高一阶层的原因,因为法国的饮食文化最初诞生于宫廷,他们极尽奢华的选材与用料主要目的是为了吃饱,而中国人在此基础上更加追求健康。
5、东南亚各国
富产辛香料,因此食物本身的味道多数被香料的味道所掩盖。
过去的亚洲物产丰富,及时什么也不做也有足够的食物,不必辛勤劳动,也不必有组织能力,因此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国家,很容易被征服。
6、日本--对饮食进行精细化生产
日本的饮食很讲究食材,一般是当季有什么就吃什么,他们认为只有在食物盛产的季节吃才能更加体现出食物本身的味道。因此,他们对待食物更加多了一份虔诚与本真,有一种追求原味的精神。
法国菜是如何把不新鲜的食材做好吃,而日本菜是如何把新鲜食材的原味充分发挥出来
亚洲的其他国家能很轻易的被欧洲侵略,原因之一是因为“饮食充足”。而日本则是通过提高“饮食”方面的生产力,防御了外敌。
同时,日本的饮食也在一方面促进了二战的爆发。战前的日本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对日本政府的不满情绪加剧,因此出身于农村的军人控制了实权,企图通过海外侵略寻找出路。
从小事中看世界,往往更简单直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