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夜渔识读,关注免费领取10本经典著作
文/夜渔
努力,一个老生常谈的词。
现在,在很多场合已经被认为是鸡汤。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了太多关于努力的话题,至今在网络上还有人在问:我们为什么要努力?
有人说,努力就是为了赚钱。这是再通俗不过的答案。
可如果我问:怎样努力才能赚到钱呢?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努力无法与赚钱直接挂钩,它们两者之间缺少一个衔接点,那就是学习。
努力,换句话说,就是不断的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赚到钱。
现如今地摊经济很火,于是很多人一拥而上,可真正赚到钱的,毕竟还是少数。
摆地摊不需要学习吗?看似很简单,但其中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在哪里摆、卖什么、怎么卖、怎么定价...里面有太多的学问需要学习。
还有网上经常有人调侃说自己是搬砖的,貌似我们都以为搬砖是不用学习的工作。
搬砖,是一类看似不用动脑的工作的总称。就拿搬水泥举例,一袋水泥是应该抱着,还是应该扛着,这里面就有很多学问。
或许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不断的学习当中,生活处处都被学习包围着,我们离不开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不需要学习呢?
即便是玩手机打游戏,那也不是天生就会的,是因为手机和游戏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所以才让我们下意识的忽略了学习的存在。
可是,为什么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会那么讨厌学习呢?
我记得有部电影叫《银河补习班》,是邓超主演的,其中有一个情节是,高考结束后,高三年级所有的学生都把书扔下了楼,这一幕给我的印象很深,让我想起自己当年高考结束后的画面。
那一年,高考结束后,没有任何迟疑,没有任何犹豫,我在回到家的第一时间就把所有与高考有关的书都堆放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全都卖掉。
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的那种感觉,仿佛高考就是学习的终点,它让我以为我以后再也不需要学习了。
然后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学生涯的荒废。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分析了一个小的事例,这个事例是上学时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的想法和做法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主动举手,哪怕说错也没关系,另一派是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也不举手,因为他们担心万一说错了呢。
很幸运,我属于后者,那一幕幕的画面映入眼帘。
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同身受,那么为什么我们明确的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呢?
我摘录了《终身成长》里的一段话:“在前一个世界里,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在后一个世界里,努力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
对于不敢举手的我们而言,我们就处在前一个世界里,提到努力,我们首先会想到失败。
我清楚的记得曾经有人跟我说:万一那么辛苦那么努力了很多年,没有成功怎么办?这就是《终身成长》里提到的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而对于后一个世界里的人,他们既重视结果,但也看淡结果,他们会认为即便努力了很多年没有成功,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让自己变得更有才能,这在未来成功的路上一定会给他们带去帮助,这就是《终身成长》里提到的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又或者说,我们终其一生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努力,其实就是为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当你成为了更好的人,赚到钱只不过是一个顺带的结果。
归其根本,人与人的不同,还是思维上的不同,它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