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人类最后的沃土

作者: 皮卡弟弟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17:24 被阅读0次

    奥斯卡获奖的《瞬息全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电影我去年就看了,但是这个影片获奖实际上有些些名不副实。

    虽然一方面它代表了亚洲作为小众群体在美国获得最高荣誉本身是件很光荣的事,但是其题材,故事讲述,刻画比当年李安靠《卧虎藏龙》获奖不知差了多少,很多人在夸它所谓的多线程叙述,拜托,多线程叙述的鼻祖我认为是《记忆碎片》,并不是这部。

    但如今主流的媒介面向群体主要是年轻人,是互联网一代,这一代人很早就开始偏超现实主义,数字化,虚拟,游戏,多元宇宙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瞬息全宇宙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与其说是一场尴尬的尝试,但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何尝不是一次狂欢。

    而且,作为亚裔同胞,看到亚洲人登上影视最高宝座,哪怕假笑也得为我们的种族鼓鼓掌,毕竟就像杨紫琼说的,我们能得到这个seat位置是很不容易的,不信,你问问香港人,问问台湾人,问问上海人,问问广东,福建,闽南等最早一批出海的华人们。

    整体来说,多重宇宙这个影片的故事设定其实就是科幻+现实无聊生活,我甚至晃眼以为是国产剧团队跑去拍好莱坞了,有些混乱,也有些自说自话,还有一些莫名其妙,但由于踩中了时间节点+题材,赢得了票房。

    但我所担忧的并不是这样一部缺少深刻主心骨的故事片取得奖杯的故事,我担忧的是全球内容在快马加鞭的量产与智能机器人的催化下,会陷入长期迷茫期的问题。

    是人类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也不再为深刻的内容进行思索的问题。

    我们会越来越缺少合适的内容,甚至当科技走入新的攀升期时,内容会不会走入一个贫乏的下滑期,这是我的担忧。

    当然,有很多证据击碎了我的过分担忧,内容暂时还死不了。

    人们对抖音短平快+一些小巧思的内容展示了充分兴趣,同时,B站专注学习长视频内容,关注垂直类达人,得到,樊登将教育内容商业化,以及海外的neflix将电视剧流媒体化等等都在说明一件事,人类的生活里没法不要内容,people can't live without content。

    春节的时候,跟做营销的同行交流,我问他们,你觉得你们的工作会被机器人替代吗,而这位营销人士就回答我,短期不会,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创作优质内容,吸引消费者,而消费者需要内容来理解很多他们无法理解,但是感兴趣的事物。

    这引发了我对内容的又一深思,即内容到底是什么。

    内容的背后是信息,信息里又富含了价值,娱乐,科普,分享,情感,冒险等多种层面的意义。

    这是自书本出现之后的人类奇迹,而后靠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介扩大了这份交流的价值。

    而在碎片化+AI人工智能的助理下,内容实际上价值开始锐减。

    而如果我们把内容的价值聚焦在以下4个板块的话,我们会发现不同性质的内容正在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规律。

    假设我们给各类内容设立4项打分标准 

    欣赏吸收

    快速评论

    影响行动

    引发思考

    同时,给各项标准设立一个25分,满分总共100分,让我们看看各类内容大概会得到多少分。

    第一类内容,抖音短视频搞笑段子,我觉得得分如下:

    欣赏吸收:25

    快速评论:25

    引发思考:5

    引起行为改变:5

    总分:60

    因为抖音其纯碎片化,吸睛属性,会导致它更容易追求刺激,与此同时,这种短期刺激会限制它往更长远的影响力发展,所以它很少带来你的思考和改变。当然,商业化,目的性强的除外。

    第二类内容,奥斯卡获奖电影:

    欣赏吸收:5

    快速评论:20

    引发思考:20

    引起行为改变:10

    总分:55

    奥斯卡电影有更大的辐射群体,较长的时长和更精致的内容制作,但是本身奥斯卡电影的欣赏门槛比大众电影要高,所以这导致了其引发评论,理解,反馈的周期就很长,所以电影这类内容被吸收的程度并不平均,但是参与热议的人会很多,因为它有较大的人群基础,人群又有明显的从众效应。

    第三类内容,B站达人科普视频:

    欣赏吸收:20

    快速评论:20

    引发思考:20

    引起行为改变:10

    总分:70

    在当下的媒体环境,B站达人是更具号召力的能力,为什么,因为最适合碎片化的就是专业内容,垂直内容,这种内容本身的内容密度较高,所以它不担心传播也不担心吸收与理解的问题,因为它就像一个产品,被摆放到了如今碎片化的架子上。

    第四类内容,艺术,画作,音乐:

    欣赏吸收:20

    快速评论:10

    引发思考:5

    引起行为改变:5

    总分:40分

    艺术性的内容,其价值是触动人们的情感,色彩,文字,描述的方式都会带动人们的情绪反应,情绪反应属于大脑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所有,所以,艺术有其价值,但不是所有。

    通过我浅显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面对未来或许更加精准的时代,内容依旧将成为人类与外界世界多种多样思考的桥梁。

    文字,内容,艺术,是人的大脑与世界交流的工具,它承载了很多我们的感受与记忆,价值与创造。

    但如果未来,大量的人类价值被机器人替代,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沟通,什么是属于我们的语言,同样,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内容?什么内容会继续成为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桥梁?

    是机器人本身吗?机器人本身是否会成为我们新的世界,新的内容载体?比如有的人将机器人变成钢筋铁骨,也有的人将人工智能化作水滴波浪,朵朵白花?

    让我们想远一点,想大一些,想的抽象一些,发挥人类大脑创造力的极限,如果AI要超越我们,那么就在宇宙的尽头来找我们人类,因为我们也会继续学习,继续思考,和提问。

    如果未来,AI是优秀的思考者,那么我们必须成为提问者。

    因为提问,才有回答,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内容事实上都是不同的回答,情感教育,娱乐节目,游戏电竞,都是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回应不同的回答。

    保住内容的背后,是我们一定要保留思考和提问的习惯,当未来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被机器,被算法,以及优秀的团队给填充or解决的时候,我们必须还能保留继续提问,探索的精神和兴趣,也就是所谓的好奇心,甚至是欲望。

    因为有这个念头,我们才有基会继续探索,机器再拥有智慧也只会根据指令延展,我们必须掌握这个指令。

    而这个指令可以很简单,一段文字,一句话,一幅画,一些思考。

    它们又正好,很适合作为一个个需要被诠释的内容,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所以正如我们了解历史,不是通过直接跟古人打视频电话,而是通过看他们的文字,文章,文物,通过推测而得出历史。

    而对于未来的人来说,如何了解我们,以及我们要留下什么让未来知道发生了什么,简单,直接,有深意的内容依旧是最高效的选择。

    所以,内容,会成为我们最后的沃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容,人类最后的沃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gs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