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321970/6aaea3718308826d.png)
山河故人分别讲述了1999年、2014年、2025年涛儿、张晋生和梁子三个人物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巨变各自的变化。
1999年,临汾。张晋生做生意,发了小财,买车买矿场。梁子在矿场看守小卖部。两人都喜欢涛儿,张晋生直率莽撞、机敏灵活、爱嘚瑟、野心大爱尝试,梁子忠厚老实、谨慎腼腆,安分守己。涛儿在两人中间徘徊。张晋生的主动、强势让梁子选择了退出,把徘徊的涛儿拉到了自己身边。
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梁子和张晋生品尝着三角关系的苦涩和酸楚,涛儿享受着被追逐的得意与快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浪漫。这个时候没有金钱、利益瓜葛纠缠的生活,懵懂的爱情让三人活在单纯而美好的世界里。
2014年,梁子回到临汾老家,得了重病,涛儿给了他一笔钱看病,最终梁子还是去世了。涛儿和张晋生早已离婚,张晋生带着儿子张到乐去了澳大利亚。涛儿在临汾,有产业,一个人住着别墅。
在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梁子被时代抛下,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一辈子勤劳老实,最终患病而死。贫瘠的一生唯一温存的美好就是当年和涛儿一起玩耍的时候。张晋生春风得意,通过非法手段捞了一大笔钱带着儿子移居澳大利亚。涛儿对儿子却有着深厚而说不出口的爱。为了和儿子多相处久一点,不让儿子坐飞机而是一起坐火车回上海。即使物质上富裕了,可是涛儿的眼里始终是落寞孤独。对家庭的盼望,对儿子的期待渐渐成为隐忍而无言的等待。
2025年,张到乐与父亲长期积累的矛盾爆发了鸡同鸭讲的争吵,因为父亲不会说英文,张到乐不会说中文。张到乐厌恶丢下母亲的父亲,厌恶父亲把自己埋没在酒精里的状态。父子两人都不理解对方的精神世界,无法沟通。父亲希望儿子读完大学,找份好工作。儿子希望寻找自我,获得自由。涛儿满足地一个人在家包饺子,遛狗,跳广场舞,安详的面容透露着一股闲云野鹤的生活滋味。
在人生的第三阶段。
张晋生百无聊赖,他实现了财务自由,可是自由却是对他最大的讽刺。他说我买了一堆枪,可是我连一个敌人都没有,自由就是个屁。因为在国内贪污,所以不敢回国不敢跟国内的朋友联系,在澳大利亚不会说英文,只能局促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找不到精神追求,整日买醉惶惶不可终日。年轻时意气风发地追求事业和爱情;中年时焦灼地追逐欲望,在利益纠葛里勾心斗角,在人性的斗争中选择了阴暗面;老年时实现财富自由却整日买醉惶惶不可终日。也许自由和财富建立在健康的家庭关系、积极的生活和精神追求之上才有意义。否则无论拥有多少自由和财富对个人来说,一样会感到贫瘠,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从小缺乏母爱,同时得不到父亲理解的张到乐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年长他30岁。本来打算和老师一起回国找母亲,可是当别人质疑他们的关系时,他胆怯了,他不敢面对可以做自己母亲的恋人,最终没有回去。他说:“我不想读大学,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让我感兴趣,我可以做任何一份工作。我想尝试自由。”对衣食无忧的他来说,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也许才是生命的意义,这无疑是对给予他丰富物质生活的父亲最大的讽刺。
在充满爱和理解的成长下环境,对世界、生命才会有充满渴望和激情。人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首先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世,然后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进而在世界和社会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最终通过精神追求实现自我。而张到乐从小没有母亲,又无法和父亲沟通得到理解,所以即使在丰富物质的生活条件下,也如父亲一样惶惶不可终日,找不到自我,更找不到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位置。老师的出现,弥补了母亲和沟通理解的缺位,因而张到乐非常迅速地对老师产生了依恋和感情,通过老师找寻自我,肯定自我价值。
涛儿年轻时,作为歌舞团团花,被大家喜欢,散发着恃宠而骄的得意;中年离婚,失去儿子抚养权,坚强、孤独、无助地守着家业;老了平和地面对生活,清闲自在。在动荡起伏的人生里,涛儿从懵懂无知、焦虑孤独失望到平和安详地居家过日子,历经沧海桑田,坚守自己的准则,因此,即使老年一人,也能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对比涛儿和张晋生,虽然在老年时都财富自由,可是两人的心理状态却千差万别。《论语》里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人的生存是因为正直,不正直的也能生存不过是侥幸。虽然张晋生逃过法律的制裁,侥幸活了下来。可是见不得光的生活,同样在折磨他的内心,让他得不到内心的安宁与祥和,人的生存可能有侥幸一说,但是内心却没有侥幸可言。
山河依旧,故人不再。
在时代的巨变中,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坚守内心的准则,不失德不丧志,即使孤独终老也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只有健康的生活和爱才能带来内心真正的满足。虽然知易行难,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6321970/38951d3717751a6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