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隽语先生(公众号ID: juanyu51) | 投稿联系:隽语先生
作者:翟春潇
月黑风高,树影婆娑;影影绰绰间,迷雾散,心魔起......
与传统的《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故事不同,全男班舞剧《姽婳 · 西游》没有浓墨重彩地去塑造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也没有落入俗套地去重复那个耳熟能详的除妖故事,而是独辟蹊径,用一种将人物符号化、剧情抽离化的蒙太奇手法重新演绎,从悟空三次打白骨精的是非黑白中,抽离出对剧中每个人物的审判。
因——心中有鬼 危机四伏
身披白纱的白骨精,在如获重生的舒缓音乐中,抽丝剥茧般缓缓挣扎着坐起来,仿佛人的心魔被唤醒。
在传统观念中,白骨精是含冤而死又不能投胎的鬼魂,是灵异现象的外化,其恐怖之感远胜于其他妖魔神兽的震慑力,因为动物幻化的妖魔是可见的,有战胜的可能,而鬼魂是不可见的,如一缕青烟,来去无踪,世人生怕自己的魂魄被带走,所以格外忌惮。
舞剧《姽婳 · 西游》中的白骨精,分别以妖精、姑娘、观音的形象依次出现,实际象征的是人的“自我”、“本我”、“超我”。
白骨精第一次接近唐僧是急功近利的,没有任何的掩饰和伪装,其目的就是要吃掉唐僧,这是“自我”的欲望驱使,是意识的集中外化,可惜它忽视了唐僧三位高徒的存在,在被悟空第一次打死之后,它只得放弃,另寻他法。
舞剧《姽婳 · 西游》剧照白骨精第二次出现已经幻化成姑娘的形象,在色令智昏的八戒的纵容下,它接近了唐僧,这是人的“本我”在作祟,因为在姑娘眼里,这位相貌英俊的高僧是有吸引力的,然而悟空却看穿了妖精的真实面目,第二次将白骨精打死。
白骨精第三次是以观音的形象出现的,代表着神灵,从“超我”的角度,白骨精经受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只能从自我理想的角度出发,毕竟神灵是唐僧敬重和朝拜的对象,幻化成神灵,更容易接近唐僧,但最终它还是被悟空识破并打死。白骨精是心魔的外化,白骨虽死,然心魔难除,倘若心中有鬼,必然危机四伏,不得安宁。
果——人之所悟 因在局外
在舞剧《姽婳 · 西游》中,沙僧悟净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全知全能的视角,仿佛置身局外的审判者,看似没有存在感,却能洞悉一切。在三次打白骨精的过程中,沙僧看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弱点,他知晓即将发生的一切,可是他的懦弱让他不能道破天机,他用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方式警示世人,甘心沦为沉默的大多数。
在第一次审判的段落,悟空和八戒互相指责对方的错误,可是当所有人物都定格的时候,沙僧却将悟空原本对准八戒的金箍棒对准了师父。这种犯上僭越的行为是封建礼教所不容的,从审判者的角度,真相不可言说。
舞剧《姽婳 · 西游》剧照第二次审判,因为悟空打死了师父眼中的凡人,指责的矛头都偏向了悟空,当师父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的时候,沙僧明知是师父的善念纵容了妖精,却不敢指责师父,依然选择沉默。
第三次审判,每个人物都被轮番指责,仿佛把每个人的灵魂放在灼日下拷问,这一切其实是每个人物的性格弱点共同造成的,他们被心魔所困,不知反省却互相埋怨,白骨精再次出现,沙僧挥舞着拳头,躲避白骨精,直至一切变为沉寂。沙僧狂笑着看着眼前的一切,躺在黑暗中的师徒几人、飘走的白骨精,一切如同梦境。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此刻的沙僧终于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善——正义之心 率性而为
性格单一的孙悟空,如同一个正义的符号。在他的火眼金睛下,所有的妖精都逃不掉,而他虽有人的性格却没有人的情商,他的处事原则便是但凡是妖,无论善恶,皆一棍打死。
这种盲目的善意阻拦固然可以保全师父,可是不知变通的行为也让他吃尽了苦头,他与八戒多次较量是非,但每一次仿佛都是他的错。善念和正义被扭曲,误解和愚智被无限放大,混淆视听。
在每一次的审判中,敢怒不敢言的沙僧实际是借悟空之手点破真相,然而悟空的过激行为又让师父勃然大怒,所以悟空的率性而为最终变成了激化矛盾的爆点。
舞剧《姽婳 · 西游》剧照恶——贪婪作祟 自食其果
佛家称贪、嗔、痴为三毒,是恶之根源。在舞剧《姽婳 · 西游》中,唐僧代表的不是圣僧,而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内心的和尚。他虽一心向佛,却抵挡不住诱惑;他有慈悲之心,却无法明辨是非。他和八戒几乎是形影不离的,八戒实则是唐僧内心贪婪、欲望的外化。
八戒虽然有贪婪好色、圆滑世故的独立性格,但他的心思实际与师父如出一辙,因此在每一次妖精被打死、审判的过程中,唐僧永远是站在八戒这一方的。八戒与悟空的争执,实则是师父与悟空的对弈,是正念与邪念的较量。
唐僧在前两次白骨精的诱惑下,均被悟空阻拦了,直到第三次白骨精幻化成观音,愚智的唐僧便毫无防备的落入陷阱之中,被救醒之后,师徒四人进行了一场心魔的较量,最后沙僧帮助他们认清这重重迷雾下的是非曲直,四人言归于好,重新上路。
舞剧《姽婳 · 西游》剧照悟——放下执念 方得自在
在全男班舞剧《姽婳 · 西游》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白骨精一心要吃掉唐僧,悟空执着地除妖,唐僧和八戒一定要惩罚打死妖精的悟空,沙僧就是不肯指责师父。萨特曾说“他人即是地狱”,可是地狱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在这场看似黑白分明的迷失中,师徒四人只有放下执念才能认清前路,重新找回自己。
满月初升,由皎洁到被血色染红又归于斑斓。前路漫漫,大彻大悟的人生伴随着师徒四人的身影,消失在黑暗中,渐行渐远......
来源:隽语先生(公众号ID: juanyu51) | 投稿联系:隽语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