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带着孩子去上兴趣班,我顺手捎上了一本书。值得表扬自己一下的是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没有玩手机,全程在看书。
我记得前两年已经接触过“微习惯”这个概念,并且试着培养起一些习惯。总结下来这两年真正养成的习惯就是写日记,累计大约50多万字。其它的事情诸如读书、跑步、俯卧撑、骑车等等,并没有连续不断地坚持下来。不过最大的收获就是即使这些事情没有连续的去做,在我的心里面已经有这样的意识了。比如读书,每年能保持12本的纸质版书籍、电子书大约200本(樊登和得到,每本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运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不足的就是没有形成规律性。
今天再系统地读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我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度的感触。也终于看到这几年没有坚持下来的这些事情的原因是什么?人的身上存在着惰性,如果计划太过于复杂和困难,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排斥的反应。所以有些事情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殆尽了。有的是忘了一次,然后就有了后面不想坚持的理由。有的是心里明明还记着这个事,可就是没有理由地放弃了。
今天读完了一段《微习惯》之后,顺手制定了我的微习惯计划。每日要做的事情里面有6件,今天全部超计划完成了。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我准备跟踪一段这样的微习惯,然后对某些事情所带来的效果,用数据进行系统地分析。这样会让自己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些坚持的事情。再大的决心不如科学的策略。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