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阳明格竹的启发

阳明格竹的启发

作者: 珍妮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9-15 21:19 被阅读0次

青年王阳明在接触到朱熹理学的“格物致知”后,本着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精神,开始邀约好友一起“格竹”。

从这一点来说,王阳明当时是认同朱熹理学的,也认同朱熹的这套理论。相信通过“格物”可以接近大道,可以开悟成圣。不得不说偶象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能在无形中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王阳明是在朱熹的身上看到成为圣人的途径,便尝试走朱熹之路。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他往后所走的路,不管经历多少曲折,坎坷,走过多少弯路,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始终抱着一颗为生民立民,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的成圣之心。

行动才是最有效的检验真理的方法。理论的知识读得再多,未经实践,那也只是空谈,如赵括纸上谈兵一般。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找出最适合当下学习和发展之路。

如果不经实践,王阳明便不会怀疑“格物致知”的理论,也不会对朱熹学说产生不同的看法,更不会有所创新,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新的“心学”理论。

前人的知识和理论,我们在尊重和接受的同时,也要保留自己的看法,不要在所谓的权威和学者面前就自动放弃自己不同意见和看法。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不同意见滋长,不要觉得反对权威理论就是自己没有理解学到精髓。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对世间万物的未知精神,一种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科学技术等等,都需要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实践,才会有利于进步和发展。接受我们认为对的,有益的,对于不认同的,要敢于求证,同时不断地探索。在接受前人智慧的时候,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王阳明在“格竹”时,认真,执着,坚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不尝试,就永远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在经过格竹失败后,他发现格竹并不能让人领悟真理,便果断放弃朱熹的格物之学。这种认真执行和敢于果断舍弃的精神,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当发现某样东西或某件事物不适合自己的时,不要因为颠覆了原有的认知,而有所不舍和不能接受,只有果断地放弃,才能有新的开始。

人生,有很多东西要去追求,理想不是用来空谈,要敢于去实践,去行动,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去朝自己的目标靠近。树立正确的目标,立下远大的志向,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才会有所收获。

人生,前路漫长,我们会遇到很多事,得到很多东西,不要一味地只想着得到和索取,有很多不适合我们的,不属于我们的,要懂得舍弃。此路不通,还可以走其它路,人生,有时候转个变,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2023.8.29

相关文章

  • 阳明格竹

  • 阳明格竹

    朱熹说: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于是格竹一番,格天下之物。 静坐于亭前竹子,紧盯翠竹,竹枝风中摇曳...

  • “阳明格竹”的由来

    最近在读《五百年来王阳明》这本书,读到第三章《理学学那道坎》时,明白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的由来。 其实,以...

  • 阳明格竹:格竹竹不去,问心道自来

    话说,王阳明读书时,看到朱熹在书中提到: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朱熹的意思是,天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

  • 我的大学

    1 王阳明一生学问,源于《大学》。 “阳明格竹”显然是一次失败的“学而时习之”的体验,不是“格物”格错了,是起步起...

  • 踢毽子想开去

    王阳明格物致知,穷究物理。见什么格什么,曾经格竹七日直至病倒,最终发展起阳明心学。 某人不才愿学圣人,...

  • 读王阳明大传小记

    对王阳明有印象是在读《明朝那些事》的时候,作者对王阳明有浓重的介绍,格竹,龙场悟道,心学,知行合一,都有说到,对格...

  • 趣事杂谈 — 王阳明格竹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先生,明朝中期大思想家,创立“阳明心学”,将儒家思想推向另一高峰。我们知道,凡是名人,在介绍...

  • 王阳明的徘徊与苦痛

    徘徊与苦痛是天才的共性。 格竹失败之后,王阳明就陷入了徘徊和苦痛之中。 1492年,王阳明在乡试中脱颖而出,而在1...

  • 如果王阳明戴上VR眼镜

    导语:王阳明,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存在。“阳明格竹”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尽管这是一个没有成功的试验,但如果我们穿越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格竹的启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mg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