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二十七)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二十七)

作者: 赤松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14:32 被阅读0次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读

    既有大的怨恨,纵使把它调解,心中必然还会有余怨,这岂是好的方法?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守柔处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顺民而不向人索取,是不会去苛责百姓的。如此,则上下相和,仇怨根本不会产生,还有什么大怨要调解的?

    因此,有德的君主,就如同持着左契,只顺着人而不索取于人,人心无怨;无德的君主,就如同执掌赋税,只向人索取而不给人,人多生怨。

    给而不取,合于天道;天道虽毫无偏私,但没有私亲的天道,却常常在帮助那有德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xǐ)。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读

    理想的国家是这样的:国土很小,百姓不多,但他们有用不完的器具,并且重视生命而不随处迁徙。

    这样,虽有舟车,却无可用之地;虽有武器,也没有机会陈列。

    使人民回复到不用文字、不求知识的结绳记事时代。

    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习俗,大家无争无隙。

    因为都是小国,所以各国的人民彼此都可看到,鸡鸣狗吠的声音也可以听见,虽然如此,但因生活的安定,彼此之间的人民却到老死,也不会离开自己的国家与邻国的人互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zhì)者不博(bó),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读

    真实的话不悦耳,悦耳的话不真实;行善的人,不需言辩,好辩的人,行为反非至善;真正聪明的人深求事理,所以知道的并不多;知识广博的人,不求深理,所以就不是真知。

    圣人不私自积藏,以虚无为体,以无用为用,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愈充足;他尽量给予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道无私,对于万物有利而无害。圣人善体天道,所以,他的道是施与而不和人争夺的。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二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om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