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家长,一个儿童阅读的推广者,同时也是一名儿童情商训练师。
在养育我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接触到的这么多孩子的过程中,
我发现,家长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孩子带来的挑战,
比如,经常一言不合就哭闹、交友不顺、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融不进去、
立了规则常常不遵守。家长忍不住发脾气。
兄弟姐妹之间也经常冲突不断,弄得家里是鸡飞狗跳等等。
我们也经常接到充满困惑的家长提出的这样问题:
太严厉吧,担心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影响,
太放纵吧,又怕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家长很容易紧张、严肃、焦虑,同时也很无助。
那种时候往往很难及时地想出什么好主意。
很多家长在面临这样的挑战时,会去追求一些育儿的方法,
管教的方法,去学一些话术以便跟孩子更好的沟通。
比如有的育儿书上建议家长要共情孩子的情绪,
结果家长只要看见孩子一哭就说:你是不是感觉到很生气,很难过?
这些方法确实有时候会很有效,但是更多的时候家长根本就想不起来要使用这些方法。
还有的时候,当家长这么说,孩子反而说:妈妈你不要说话了。
其实呢,他们是在反对家长使用这些方法时隐藏的对孩子的控制,
弄得家长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做为家长呢,其实大多数父母不需要把自己搞成育儿专家。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可以欢笑,也可以玩耍的真实的父母。
而不是一个凡事都得按照标准答案来的机器人父母。
所以我希望父母们不仅仅关注那些与孩子相处的具体方法,
更重要的是关注亲子“关系”本身。
可是我们家长在生活中真正去实践的时候
常常发现关注亲子关系其实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儿。
当我们遇到孩子的一些挑战的时候,
作为家长我们很容易把孩子跟自己放在对立的位置,一下子就进入了备战状态。
就象是两个人在扳手腕,不是我们扳倒孩子就是孩子扳倒我们。
当我们处在这样一种对立关系时,不论使用什么方法,
孩子感觉到的都是我们想用力地把他扳倒。
于是两个人一起用力较劲,结果容易把事情变得更糟。
所以,这里的关键点就是:如果我们可以把互相对抗的关系变成一种合作的关系就好了。
做为家长,在这个普遍焦虑的大环境里,我们太需要放松了,
我们需要放下严阵以待的心情,和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
而用一些好玩儿的、有趣的游戏的方法和孩子互动是非常有效的放松心情,
建立合作的方式。比如说有一天,你接两个孩子放学回家,
下着大雨,本来路就不好走,路上你不小心把弟弟的画沾湿弄破了,
又把姐姐手里拿的作品也蹭湿了。两个孩子都很不高兴,一直生闷气。
弟弟一路上都在叨叨:都怪妈妈把我的画弄坏了。
姐姐又跟着唯恐天下不乱的说:都怪妈妈把我的作品弄湿了。
然后俩人轮流哼唧。
这种孩子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发生呀。
我们明明已经很辛苦了,还要被抱怨,是不是挺不公平的?
那我们怎么办呢?
你这可尝试这样做:他们有权力抱怨,我也有权利抱怨呀。
跟孩子们说:“我们来玩一个抱怨的游戏吧。
刚才你们俩轮流抱怨过了,现在该妈妈抱怨了。
都怪弟弟,自己不拿好画非要叫我拿,
结果妈妈拿了太多的东西,不小心弄坏了画。
都怪姐姐,非要抢我的伞。结果我的手湿了,把作品也蹭湿了。”
“好了,我抱怨完了,接下来又该弟弟抱怨了”,
等弟弟说完,又该姐姐了。等他们说完。
我们再说“又该我了。那我还是深呼吸吧。”
这样几轮下来。猜猜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样的抱怨游戏,即允许孩子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同时也表达了家长自己的感受,轻轻松松的就化解了挑战而不被孩子气到。
不用说教,又帮助孩子体验了换位思考。
几轮的表达,会让所有的人情绪都平静下来。
这就是游戏的力量。亲子关系中需要游戏,
不仅仅是因为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
也因为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游戏的心态,
游戏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我们笑起来。
笑一笑,十年少。缓解了对抗的状态,让情绪放松,创造力就增强了。
我们也会更加容易找到 合作和智慧的方式 去解决大大小小的挑战。
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游戏是可以解决一些小冲突,
那对于孩子完成学习方面的任务,游戏会不会有帮助呢?
会不会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呢?
我们情商课有一位妈妈跟我分享过一个案例,
她用我们教给她的游戏力方式,成功帮助上小学提女儿解决了困境。
在这儿分享给大家:有一天,已经比较晚了,八岁的孩子告诉这个妈妈,
她这周的书法作业忘记写了。她很担心妈妈批评她。
这个妈妈就做的很好,她首先关心了一下孩子的感受,
问孩子是不是有点担心,有点沮丧?
她就抱了抱孩子安慰了一下,接着,她问孩子打算怎么解决,
孩子就说:“作业太多了,写不完。
写太快了不能保证质量,全部认真写完又太累了。
这个妈妈看到孩子马上就要回到情绪中了,
就给了孩子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写一半高质量的作业,但明天要接受老师的批评。
第二个建议就是全部完成,但是晚上要少睡一会儿。
孩子选择了第二个,少睡一会儿全部完成。
结果写了一会儿孩子就开始流眼泪了。
觉得太多了,没办法完成。妈妈又抱了抱孩子,
然后帮她分析:孩子确实有情绪但同时也需要完成任务。
他们就一边发泄一边完成任务。
她们尝试每写两行字可以哭三十秒,很快就到了她第一次哭泣时间,
她没有哭,开始哈哈大笑了起来。
然后她们把哭泣时间改为了大笑时间,
这样做了几次,她很快就完成了一半作业。
后半程,孩子开始疲惫了,他们又把大笑时间改成了水果时间、按摩时间,
于是,一个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
游戏是不是也能逆转“不写作业母慈子才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的局面?
用了游戏的方法,妈妈没有和孩子陷入对抗的局面,而是跟孩子建立了合作的关系。
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身边,用游戏的方式去释放压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互动,
其实是一种轻松地面对生活的心态和能力。
家长们可以每周安排一个“特殊游戏时光”。
这个游戏时光有几个要点:第一是要固定时长,规律进行,
比如每天十五分钟,或者一周一个小时。
时间不长但是固定频率,让孩子有期可待。
对大人不会造成过度的消耗 质量就会更高。
要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够心无旁骛的,以极高的热情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二十四个小时。
不间断的游戏时光只会让你筋疲力尽,而且效果未必好。
第二呢,一对一的陪伴。
一次只陪一个孩子。孩子想要的,不是爸爸妈妈一直陪伴着他。
而是陪伴他的时候百分之百的关注都属于他。
第三,全情投入。我们放下手中的事情,放下手机,最重要的是放下心里的烦恼,
哪怕是暂时的。然后呢,全身心的专注地陪伴孩子。
所以,我们要固定一个不太长的时间。
第四,尽量让孩子做主,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跟随孩子去玩耍,去游戏,
就好象孩子是导演,我们是学员一样。
我们配合导演进行演出开展活动。
我们在特殊时光配合孩子,也会使得孩子在特殊时光之外对我们的配合。
对于孩子来说,固定的时长,有规律的频率,全身心的关注,
都会给到孩子更深层次的安全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亲密感,
孩子才会常常跟我们分享真心话,有机会释放平时没有机会倾诉的负面情绪。
改善亲子关系,而且这份安全感也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以支持孩子去挑战一些更有难度的事情。
对于那些比较忙碌的家长来说,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特殊时光,
能让我们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时间固定下来以后,
家长也会更好的去规划自己的时间。
而且当我们知道我们有机会好好陪伴孩子,
做其它事情的时候就会很少出现那种:
唉呀。我最近怎么又没时间陪伴孩子 那种内疚的感觉 ,
有利于我们用更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
有家长会问,我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
这种专门找时间做游戏会不会太幼稚了。
蕃茄姐姐想说的是:孩子享受的是关系,享受的是这样的亲密时光。
枫岚情商妈妈团
点亮你心中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