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春(原创)
双12购买的书昨天到货了,打开包装的那一刻,心里满满的幸福感。要知道,这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当我翻看着那一一本本包装精美的新书,贪婪而又满足地嗅着书页中散发出的墨香时,我的心里是无比快乐的。
这一次,我买了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算是满足了初高中时想要通读它们的愿望。这两年,家里的书柜愈发的臃肿起来,以前还摆放整齐的书柜,越来越无法再保持原有的整齐。不仅如此,书与书之间的距离也越发紧密起来,不断购买的新书将那些空隙慢慢填满。
虽然相比于一般家庭而言,我家里的书算是多的,可我自己知道,我读过的书与那些真正爱读书的人相比,实在差得太远。
当然,读书并不一定要以量计,可如果一个人读的书太少,就会导致范围过窄。这样的话,视野受到局限不说,接收到的知识也极为有限,很难形成较为全面的大局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处理起事情来也就难以做到周全而无疏漏。
以前,也不是没想过要购书读书,只是那个时候我把更多的用在忙工作和应酬上。那个时候,自己一心想着上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工作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年过四十之后,我突然厌倦了那些东西,开始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自我提升上,并积极拓展能力范围,以让自己掌控更多的事情,能够多渠道拓展收入来源。
也因此,我开始想起年少时想要读的那些书目,并开始逐一的购买阅读。我想,这应该就是不忘初心吧。越是年龄渐长,就越是会对儿时的梦想念念不忘,并想要努力实现它。这种情怀也不只是我才有,每一个步入中年的人可能都会有。除非他们已经提前实现了梦想,否则谁也无法摆脱对于儿时梦想的痴缠。
但,书虽然也读了一些,我却自觉并没有获得多大长进,这可能是因为我的读书能力太差的关系。前两年眼看着别人写书评,写讲书稿的大赚特赚,而我却白读了那么多书写不出来,就总感觉自己是个十足的失败者。
可现在我已经不这样看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只是积累不够,并且也没有认真的学习那种技能。而等我读书积累到一定时间,并熟练掌握那种技能后,我也一样可以写出那些东西来。
或许在别人看来,我就是个书痴,或者仅仅也就是个书虫,因为我还无法让所读过的书全部存进大脑并灵活运用。可我并不着急,因为我知道那需要一个过程,那个过程也必然需要我付出足够的时间去经历才行。因为只有经历过了,才能获得足够的经验,也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我反对那种快餐式的读书方式。在我看来那不是在读书,而是要将书里的东西变得面目全非,再以自己合意的方式展现给别人看。
看他们写的书评或者是讲书稿时,你总会感觉到哪里不对,可你却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明白是哪里不对。但当你反复通读完原书之后,你就会发现是他们曲解了书里的内容。但你又不能说他们这样做不对,毕竟那也是学以致用的一种方式,是他们自己的见解。可你也不能说他们就正确,因为原著里的一些基本意思已经被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给曲解。
当然,这其中也有分析的比较全面的好书评和好的讲书稿,可那样的文字还是太少。相比之下,用套路写书评和讲书稿的就比较多了。我想,这就是我们觉得不对劲儿的地方。
在我看来,读书需要慢读,才能够彻底理解作者在书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我们太想要快了,恨不得一下子就能把整个图书馆装进自己的脑子里,恨不得一下子就功成名就。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当几乎所有人都因为自己不够快而变得焦躁不安的时候,慢就显得无比重要且极为稀缺了。实际上,这个时代我们最欠缺的就是专注力。而专注力最需要的就是慢下来,静下来。
不要顾虑别人超过了我们多少,只要专注地做好我们自己,就能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上为自己谋求一席之地。所以,慢下来,专注地提升自己,专注地做好自己才最重要。
我这个书痴,读书慢得要死,不过我并不着急,因为学问这个东西不是着急就就能急得来的。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