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刚从贵州回来。
一家6口。
有一场大雨淋湿我们。
到一家店里吃饭。
保洁阿姨看着我拿烘手的机子,烘孩子衣服。
忙拿出自己干净的T恤给孩子先穿着。
问我要不要,我衣服也湿了。
……
刚回到家没多久,酒店打电话来,说我的兰蔻菁纯丢在洗手台,要不要帮我寄回来?
……
回到家那两天,把《张居正》看完了。
哭了。
在贵州的时候,刚好看到张居正废私学。
而办私学的都是王阳明的学生。
那几天没什么心情看。
带着书去了,就看了几页。
怕影响待在贵州的心情。
因为还心心念念想着去王阳明的悟道场。
网上看对《张居正》的评价褒贬不一。
怎么说呢?
这是一部权力之争的小说。
我第一次读这种类型。
很震撼。
看《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写巴尔扎克提到,有些小说,像在一个玻璃罩里的世界,可是大师写的,就是一个很宏观的世界。
《张居正》就是一个很宏观的世界。
不仅仅写张居正,是整个官场,还有百姓。
后劲很大。
最喜欢一个网友的评价是,张居正的一生,向我们证明,理想不会死……
感觉过去了5天,我才慢慢开始走出来。
茅盾奖,实至名归。
我会继续读茅盾奖往年的作品。
这几天又继续练车。
上班路线没问题了,逛商场路线也没问题了,这两天是练去公园的路线,开始上快环……
开始想着我们家哥哥上中学的问题,有一丝丝焦虑……
然后,现在读灵修类的书
《当下的力量》
想把整体状态调一下
看了一半
书里一直在强调当下。
我会有意识地去拉回自己的思维
只要过好当下
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莫使金樽空对月
之前刚结婚,因为这个,跟744吵到差点离婚
他想去读博,说让我在家带孩子3年,忍忍3年就好了
我说,我不要忍3年才好
我想现在就开始好。
两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不一样,当时没有看书,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现在看了《当下的力量》,忽然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过去已经过去,如今思维上去批判好与坏,再而会影响情绪,严重会留在身体里,变成某种疾病,除了带来痛苦,已经没有意义了,非要说还有什么影响,那就是,再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时,反而会触发这一痛苦机制
痛苦,需要更多的痛苦来喂养。
而未来。
对未来的期待,没有错,但是不能因为期待未来就把当下当成踏板石,当下因此失去了生命,所谓的生命,我理解成,当下拥有的美好。
一心想着读博就好了,当下孩子的可爱,他看不见,当下老人的付出,他看不见,当下的我,他也看不见……
《当下的力量》提到,其实,我们真正踏踏实实拥有的,就只有当下,我们并没有真正拥有过去,也没有拥有未来
想改变未来,想未来变得更好。
不是一味地去期待,或者通过牺牲现在。
如果没有改变内部的思维,遵循着固有的思维方式。
未来,不过是过去的演绎。
那要怎么改变未来,让未来变好?
觉察自己的意识,当感觉消极时,改变自己原来思维方式,调整过来,过好当下
因为,现在是过去的积累,未来也是现在的积累。
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事真的反反复复发生。
即使换了地方,换了人
同样的事就好像遵循某个模型。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书里说,如果发现这种反复发生的事。
就说明,问题一定出在自己身上。
突然没有了怨言。
很开心能发现这个点。
之前读过《臣服实验》,觉得很精彩
我想《当下的力量》作者也读过吧
对臣服一词的解读,很到位。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