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总是对孩子喋喋不休,事无巨细,样样过问,从头管到脚,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不肯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孩子做任何事情,他们总要站在身后指指点点道“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样不行,那样才可以”。
201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328人进行了一项关于上述干涉子女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6.5%的人表示身边过度干涉子女的父母很多,其中32.4%的人认为“非常多”。90.2%的人感觉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子女带来很大的压力。受访者中,“70后”占29.7%,“80后”占41.1%,“90后”占6.5%。
父母最容易在哪些方面干涉子女?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谈恋爱结婚”(78.2%),其次是“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方向”(60.2%)。其他依次是:选择学校(59.3%)、选择专业(54.1%)、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42.5%)、培养下一代(37.7%)等。
过多干涉孩子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调查中,71.9%的人认为父母过度干涉子女,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64.6%的人认为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卑、怯懦、没有主见的性格;64.2%的人认为会导致孩子承受压力过大,影响其身心健康;53.8%的人认为可能导致孩子走上不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关于父母过度干涉子女的原因,除了“望子成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性,觉得自己在经济和物质上给孩子帮助、支持,就有权支配子女的一切;二是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加剧了父母的不安全感,导致父母对孩子进行强制性保护;三是父母过于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认为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还多,为孩子指路定调不仅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在这方面,“90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杲之父陈钱林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把自己的家教秘诀概括为六个字:自律、自学、自立!自律,就是抓习惯,让孩子明白道理,自己把自己管起来。自学,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自立,就是独立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内心精神世界。
陈钱林深有体会地说:“人生的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孩子的成长正如爬山,我们大人给他指出来,从哪一条山路走比较好,这是宏观上的扶。孩子走路摔倒了,我们把他扶起来,这是微观上的扶。但是,扶的目的是放。如果怕孩子辛苦,抱着他,走到山顶,即使走得最快,又有什么意义呢?”
心得体会——
在扶与放之间,父母往往更多地选择了扶。当孩子准备出发时,指出哪一条路好走,是宏观的扶;当孩子不小心跌倒时,搀起来,是微观的扶。但是,父母最应该的还是放,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