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曹髦赴死
文/石岩磊
人们明明知道养虎终究会为患,那为何还要饲养如此大型的野兽呢?原因不外乎可以谋其皮、用其骨,或是供人观瞻以获利,而司马懿和他的子孙就形同猛虎。司马懿曾是汉相曹操的小跟班,是魏文帝曹丕的左膀右臂,是魏明帝曹叡的肱骨之臣,也成为了曹芳的梦魇,其子司马昭是曹髦的送葬人,其孙司马炎更是曹奂的掘墓者。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逐步发展壮大,直至以晋代魏,便是源于他们久经沙场能征惯战,是曹氏子孙稳固政权不可或缺的依靠。
然而老虎终究会伤人,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前指定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为曹芳辅政。公元249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三族,成为魏国的实际掌权人,这之后曹魏国君不过是司马家的傀儡,司马懿病逝后,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掌权,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继任。但曹操的后人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个个都有视死如归的血性。曹芳为摆脱司马家族的掌控,曾联合中书令、光禄大夫等人密谋铲除司马师,不幸事情败露自己反遭废黜。
公元254年,司马师立13岁的曹髦为帝,没想到这个小孩子也不是善茬,他不仅擅长诗文、精通绘画,还是个不屈不挠的硬汉。公元260年,曹髦对司马昭的专权如芒在背,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想再做他人刀俎下的鱼肉,要做鱼死网破之争,有人劝其不要以卵击石,曹髦说道:“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这年的6月2日,曹髦挥剑登辇,率宫中宿卫和奴仆百十人杀向司马昭的官邸,途中即被忠于司马家族的士卒所害,时年仅19岁。
曹髦的惨死虽没有带来实权的回归,但换来了后人对他的无比尊崇,他的凛然正气与刚烈傲骨足以令人敬仰,他活出了帝王的尊严,虽死犹荣。然而客观地讲,曹髦勇气可嘉、睿智不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算作逞匹夫之勇,于事无补反受其害。历史上少主铲除权臣的例子并不少见,16岁的康熙通过训练孩子们玩相扑游戏一举扳倒了鳌拜,13岁的汉和帝借助宦官力量清除了把持朝政的窦宪。由此可见,曹髦举事过于草率,还多少存有一丝侥幸心理,缺乏深谋远虑的老道与沉稳干练的耐心。
心气高和语惊人都不能当饭吃,唯有缜密的谋划与充分的准备方能成大事。孔夫子就特别推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敏行才可收到切实的效果,而口号只可作为鼓舞士气的工具,不能看做实效,如果夸大其功用,甚至视其为政绩,终会害己害人。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派往清朝的奸细就曾写密报称:清军长于宣传,惯于做表面文章,实则不堪一击。这个判断被后来的战况充分印证。
曹髦之死令人扼腕叹息,他用悲壮书写了高贵,无愧于曹氏后裔。但假如他的名言化作心底百密“无”疏的计谋,或许三拳两脚便能打翻“司马虎”,一时的冲动换作杀身之祸,何益之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委曲求全未必不是万全之策,与其杀身取义不如曲线救国,不看豪言壮语看疗效,兴许曹髦还能匡扶魏廷,打造一个一统天下的大魏王朝。
2020.12.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