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暮潇潇诗文老韩书今天如何做教师
114.新新人类的幸福生活(读书笔记)

114.新新人类的幸福生活(读书笔记)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08-06 07:26 被阅读251次

      在《东吴相对论。新新人类》这一期节目里,梁冬讲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今天等待录节目,我正在录音棚的门口,突然三个小男生小女生拉住了我。我很诧异,第一反应就是“要签名吧”,后来发现太丢脸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女孩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大哥,能请我吃个饭吗?我一看,那小女孩还长得挺漂亮的,很清秀,干干净净地,头发还蛮时尚,一看就是那种很好的家庭出来的,淑女型,没风尘气。其中一个小女孩十五岁,初中生,另外一个稍微大一点,二十岁,还有一个男孩子十八九岁,男孩子的发型比较入时。关键是全身很干净,衣服啊,脸啊,手啊,我看他的指甲都是很干净的,比我大部分的时候还要好一点点。我感到很奇怪,一下子就愣住了。我问,我们到底干吗?他们说,暑假到北京来玩,想找暑假工,结果呢,怎么都找到,住在火车站附近的地下室,没钱了,被人赶了出来,到街上想找人请他们吃口饭。我当时手上还有一个烧饼,从我们公司隔壁买的一个烧饼,我都没来及吃,就给他了。他还很不满,说,一个烧饼不够吃。我说,你先吃吧,谁最饿谁先吃,对不对?后来我越来越觉得不对劲,难道现在乞讨的人,已经进步到这种地步了吗?坦白说,那女孩放到以前我读中学的时候,起码是班花级。我们弄得我心不安,那一刹那,我站在街角,他们如此恬静,温和地看着我,好像在问路,其实当时他们想要我从钱包里拿出现金给他们。我把一个我没来得及吃的饼给他,他的回应淡淡的,既不愤怒,也不羞耻地说:“不够,能不能是现金?我觉得我被边缘化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伯凡对此评论道:

      小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以懒惰为耻,但是现在确确实实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很时尚的。“宅”字现在流行。你知道宅是什么吗?宅实际上就是不动,就是待在那儿,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物理世界的事情由别人去搞定。这种生活方式带来了一种价值观,就是什么东西越是没有过程,越简单的,就是越好,越时尚的。比如说,我要个什么东西,通过电话、短信、qq等,提出一个要求,然后就实现了。每个月,主要的事情是跟父母要钱,查一查账户里钱到了没有,然后就是用父母的寄来的这些钱,过这种很宅的生活。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付出的最少,还很体面,不干脏活,不干累活,最后得到的收益还不算少。这种生活方式好像很低碳环保,其实一点都不低碳环保,它实际上动用了别人的很多资源。这种生活方式,逐渐成了一种时尚的价值理念,就是对什么东西很直接,不费劲,他正大光明。所谓“简单生活”,实际上建立在别人更多的劳动,更多的付出上。

      我们可以看出,新新人类的这种理想的生活其实就是寄生虫式的生活。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而新新人类的价值观念与此正相反,劳动可耻,不劳动光荣。不劳动,钱从那里来?除了抢、偷、骗,就只有乞讨。乞讨包括向外人乞讨和向父母乞讨,而向外人乞讨的态度和路数是向父母乞讨的态度的扩展和延伸。你看梁冬遇到的这几位新新人类,他们要求梁冬请他们吃饭时的那样坦然,那样理直气壮,分明就是向父母要吃要喝的样子。他们似乎不但觉得父母欠他们的,而且觉得所有人都欠他们的。人活到这个份上,老一辈人只有震惊的份儿了。

    今日李双江之子违法事件引起了热议。这位“星二代”从“拼爹”到“坑爹”的过程是很典型的。其实所谓“拼爹”就是向父母乞讨,最大化的索取。凡是对父母的要求超出了父母应给的东西,就成了乞讨或者讹诈。问题是许多父母分不清哪些是自己应该给孩子的,哪些属于孩子非分的要求和自己的“过度施舍”,结果刺激了孩子的贪婪,纵容了孩子的懒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以懒惰恶贪婪为荣的价值观。如果其父母有权有势,孩子就会飞扬跋扈,以致作奸犯科;如果父母没有那么“酷”,孩子就只好像梁冬遇到的这几位一样乞讨了。可以说,这几个乞讨的小朋友和李双江的公子其实是同一类人,都是新新人类,只不过靠山不同,所以表现有些差异。

    网上有些人对李双江冷嘲热讽,幸灾乐祸,我不赞成这种态度。当然李双江夫妇要负一定责任,他们确实为孩子做的过多了,而有些该做的事情却可能没有做。至于广大教师和家长,我主张是要吸取经验教训。一定不要给孩子太多,一定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实现自身价值,不要给他们搭梯子,不要给他们创造捷径。鲁迅临终时勋勋嘱咐许广平,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些小事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和空头美术家。鲁迅的意思就是堵死孩子“拼爹”的路。现在看来,鲁迅多么英明!

      任何人,凡是未经自己诚实劳动得到的东西,都是可耻的,可怕的,那些东西早晚会咬人的。各位家长和老师们,我们不但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而且自己必须真心相信这个古老的真理。守住这个底线,你自己,你的孩子,就出不了大问题。

    读后感:这个就是价值观的养成的问题。确实从我这么多年来说接触到的学生和身边的一些年轻人来说,由于家庭教育在基本的劳动教育,还有财富观念培育上,都或多或少有缺失,再加上我们整个社会的一种浮躁的情绪,一种相对比较极端的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还有我们传统的文化中那种“水往下流”“养儿防老”的思想作祟,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家长们对孩子更多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的“溺爱”上,可能有的时候是上辈的人们觉得自己以前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不能让自己的后代过那样的生活,也就想当然的过度的“包办”了。其实也是一种缺乏科学育儿观的表象。

    而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家长》中,专门提到“让孩子勤劳不娇惯”认为:独生子女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也不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一些家长也在这方面很娇惯孩子,总是认为孩子小,不会做事,于是把一切事情都包下来,不让孩子劳动。

      他的做法是:第一,孩子能够做的事,绝不包办。第二,我们做事的时候,有意识让孩子参与进来,在一中玩儿的氛围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第三,有时给孩子布置一些她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第四,对于孩子的劳动,及时予以热情的鼓励和奖励,让孩子感到劳动的确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而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面也用比较有智慧的办法来鼓励她的女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反串小监工,干活有热情”。“在圆圆地成长中,在很多劳动技能上,如洗碗,洗衣服,收拾书桌等,我都采用类似的激发兴趣的方式,以让她体验为主,而不让她感觉被家务劳役。那么小的孩子,重在获得初步的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成就感,而不是天天去干多少活。这些最初的技能和兴趣,是孩子将来能够形成正常生活能力的酵母”。

    回想我的过往,我也是典型的独生子女,不太善于做家务的,总是觉得做家务活是比较枯燥,乏味很辛苦的。这点可能与之前没有形成好的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后来,我在偶尔尝试做饭,炒菜之后,还是有一定的成就感的,特别是在成家之后,通过学习长辈,还有网络上的一些菜谱,通过自己的实践,也能做一些基本的菜肴,能让家人享受,我觉得也是一种美事啊。至于家务方面,其实有时候你规划好时间,做好一些准备,真正去做,享受做完之后的明显整洁卫生,让后形成一种习惯之后,也还好,就不会过于产生那种畏难的情绪,当然还是要与人天生的懒惰的情绪做斗争了。

    对于果儿,我们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也有意识的让他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剥豌豆,跟着我去买菜之类的,将来肯定需要培养他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我个人觉得,家长以身作则,让后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还是能够养成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主劳动的习惯的。

    而文章所批判的还是那种完全溺爱孩子的父母,其实这种过度的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当然,关于是否所有的事情都该亲力亲为,这一点还是值得讨论的。有时候,你的时间会比较宝贵的时候,你就不该把时间花在做小事上,可以适当的用钱来解决这个时间成本的问题。所以,媒体上所说的“财务自由”的最大的价值,就是用钱来换取时间的自由,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

    当然,我们很多人是不可能实现这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的,所以必要的劳作,工作也是必然的。那么到了将来人类也许有一天会被完全解放出来,那种体力劳作可能被机器所取代,但是是不是说完全就不需要基本的劳动呢?至少,体育锻炼肯定还是需要的。所以关于劳动教育,也很难说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还是需要辩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在当下,我们还是注重一下孩子的劳动教育,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如果让孩子丧失了劳动习惯,可能就是一场悲剧了,那么啃老族就会日益壮大。

    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得财富也是获取真正幸福生活的必然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4.新新人类的幸福生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xw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