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创业就业的指导这件事要从我大学毕业后第二年说起,我当时毕业来到上海是在复旦软件园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第一年跟人学着干,第二年就开始带徒弟了。同门的师弟因为所学专业一样,他也想来上海发展,于是我向单位推荐了他,很顺利他也被单位录用了,也就成为了我工作上的徒弟。这个师弟变成徒弟的案例,就成为了我就业辅导成功的第一个案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建议时把握的一个原则,毕竟是人家职业生涯关键的里程碑,不能够敷衍了事。人在社会上行走,读书、就业、看病这三件事是经常会遇到求人帮忙的,这三件事也分别对应了自然人的信息态、经济态、肉体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是能帮就帮,因为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指点和帮助对于施助者也许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受助者可能是一生的转折点。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何能够创造一个平台,解决很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人人在遇到人生困惑或困难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位社会导师给予指点或帮助,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福利效应,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件事情。2015年,国家提出双创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创业,这股双创的春风也吹到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开始有了官方的三条通道:创业、就业、升学。2018年,国家双创升级的文件中指出,大学毕业生可以用创业项目的商业计划代替毕业论文参与答辩,这就更加明确了大学生创业选择的合理性,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以创业来实现就业的队伍。全国各地高校也顺应时代潮流,纷纷开出了创新创业的学院,专门负责创新创业的教育培训和苗圃孵化。
创业教育因其特殊性,很难在教室里面把创业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完整传授给大学生,因为创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融合,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近三年来,大学生创业项目失败率比较高的原因与创业教育力量的薄弱不无关系。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场景下,最好是有过创业经历或者创业型企业就业经历的人来作为师资,因为学习创业就像是学习游泳一样,不可能在岸上学会,想要掌握创业技能必须进行实战才可以做到。
文化、科技和资本的融合平台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或小微企业项目提供了加速发展的可能,让创业这件非常感性的事情增加更多的理性。百闻不如一见,看见不如实践,真正的创业教育是在创业过程中完成的,是需要像特种兵那样经历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才能够从优秀到卓越的。创业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合伙围攻,这就是社会和学校的最大差别,学校的成绩评定往往是个人的,创业的绩效评定常常是集体的。
拿上小板凳,站上自己人生的舞台,创客的生命在文化、科技和资本的簇拥下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