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强迫与焦虑的自我治疗方法(心理动力学)

强迫与焦虑的自我治疗方法(心理动力学)

作者: Anna的小小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15:08 被阅读82次

    1)性心理失衡所导致的焦虑

    强迫症、焦虑症中的一些幼稚性思维之所以占据上风还与青春期性心理失衡有较大的关系.

    举例分析:当事人是一位 26 岁的女性,自述罹患对视余光焦虑逾多年,在多年的心路历程中,也尝试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自感病灶不息的背后是早年的道德洁癖与性格压抑。 (本文节选自临床心理学自助书籍《走出焦虑风暴》)

    她在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第一年,由于适应能力严重不足,在价值观上形成了一些“偏差错乱”,工作一年后就莫名其妙地产生对视交流紧张的焦虑症状。

    这突如其来的症状,令她几度慌乱异常。因为缺乏对烦恼的正见,她拼命地排斥自己的症状,结果却不断地强化了它,而后没多久泛化成“敏感性关系妄想焦虑”。

    与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担忧对方会看出自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也十分害怕对方会误解自己游离的眼神,担心自己的眼神被对方看出有“色眯眯”的意图。

    因此与人交流的时候总是无法直视对方鼻梁以上的部位,眼神总是不自觉地停留在对方的胸部或落在私处,这样一来就更加担心对方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龌龊”的人,由此时常进入恶性循环的焦虑模式。

    经过一些心理疏导与分析启蒙,当事人愿意卸下一些心理阻抗。向心理指导师道出自己曾在 6、7 岁时,于几次父母亲不在家的时候多次跑到同一个院子里的邻居家,并和与自己同龄的小男孩玩起了“过家家”的性猎奇游戏。

    两个孩子互相拥抱过,也都触碰过对方的生殖器。据她回忆当时在好奇心被满足的同时还伴随一阵强烈的兴奋感。很快,她把这些幼稚游戏的经历就忘记了。

    此后在 8 岁到 12 岁的青少年时光中,严厉的母亲时常在茶余饭后向其灌输:“女孩子一定要矜持,在大学毕业前都不允许有任何对异性的非分之想,若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是一种可耻、没有教养的表现 ……”

    在一次自修课上,她的眼神不小心偷偷地瞥了一眼旁边课桌的一位男同学,而那位男同学几秒钟后故意以一种“惊愕”的眼神回看了她一下。刹那间,她感到紧张,脸红,甚至无地自容。

    就在这“电光火石般”的瞬间,由于反应过于强烈且缺乏一定的逻辑分析,便形成了最初的“导火索”。

    用她的话讲,导火索引燃的这一天就是她坠入“心灵炼狱”的开始。在短短的数个月时间里,因为“超我”的极力压制与自责,她的眼神变得越来越不自然,其潜意识就如同被“妄相”催眠了一般,开始深信如果与异性眼神对视,对方一定会看出自己是一个不正经的人。

    解析:首先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早年性猎奇游戏经验,但是即便体验过这样的幼稚性游戏,成年人也无须对这些儿童加诸任何道德上的批判。

    因为儿童也是有性心理的。重点是教育者对此加以科学的导引与适当委婉的解释即可,这样一来,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孩子可以相对容易合理地度过青春期性心理危机。

    许多性心理专家或过来人都鼓励在青春期教育中加入性心理的正见教育,认为其意义是非同小可的,但是并没有得到教育界的广泛性认可,这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在我国广大城镇、乡镇地区的中学,性心理教育不是瞒天过海就是稀里糊涂,教育者好像生怕惊动“老天爷”似的,这种错误的见知就形同当年的慈禧太后担心造火车会惊动老祖宗一样荒唐、愚痴。反观美国、荷兰、加拿大的中学生性心理辅助教育课程,的确是高明且科学的,这里头一定有不少心理学家的积极建言献策。

    但是,性心理的正确教育绝对不是鼓励孩子迈向性泛滥主义。所谓的“解放”是针对那些荒唐的“性道德洁癖”与“性道德压制”。一旦这方面获得了解放,被长期压制的心灵才能如释重负,轻装上阵,就可以避免“内在封闭的能量系统”压力剧烈攀升而出现“溃堤”的风险。那些认为解放性心理就会造成性泛滥的旁观评论者,皆因所知障及愚痴心在作怪。

    一个即将迈向成年的孩子,只要没有“性道德洁癖”的卡点,他们的“自我”自然懂得在性禁欲与性放纵之间达成一种适应社会、适应身心的平衡。许多心理障碍患者一开始都是因为性道德洁癖观以及受封建落后思想观念的牵绊致使在青春期莫须有地承揽了无尽的“自罪”“自责”,而在前沿的身心能量学中,自罪与自责则是拿走自身能量最快的途径之一。

    不计其数的青春期孩子(中学生)就是倒在对“手淫”与性心理的错误认识中,进而内耗严重,精气神长期被自责感所侵袭,致使神经也出现各式各样的功能性假性紊乱,最终大脑不得不以焦虑、头疼的信号来提示潜在的心灵危机。

    然而,并非所有此类个案(余光焦虑、对视紧张、被洞悉感)都是因性心理的压抑而创化出的症状,但这一类的确占据不小比例。我个人认为幼年的性本能动力与性心理的确存在,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有性幻想,而后“小鸡鸡”会勃起,当看见女性的乳房或裸体等画面时更会异常兴奋。而女孩子在 6 岁的时候也会有爱慕同龄小伙伴的驱动力,有时候这方面的“热情度”与“大方度”比一些小男孩都更加纯粹。

    而这些表现本身则都是正常的。而一些女中学生在青春期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因无意回忆起曾经的幼年性猎奇行为,便顿觉异常羞愧与自责,从而为心理退行机制的产生埋下了导火索。实际上性本能本身是生命力的一股原始驱动力,有其合理的位置,只要能够科学地认识与导引,本身亦可称为未来心理健康的保障因素之一。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因性能量开始旺盛,性心理也开始不断发展成熟,此时教育者与家长完全可以尊重一些孩子对异性开始有追求的蠢动之心,而后在这个尊重的基础上再积极地引导这些孩子把更多的精力优先放在学习上以及体育运动上,若发现个别孩子有陷入早恋的倾向,其实有许多合理的道理及性心理教育类的读物可以提供给这些孩子参考,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适可而止。

    因为,青春期孩子的性心理需求并非要通过成年人的性交方式来满足,而且绝大多数的孩子也明白“性交”是不利该阶段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只需要保持与异性同学的合理交流或互动,本身就是满足性心理的合理宣泄渠道,这样就够了。

    对本能施行压制与道德批判绝对是下策。然而却有无数青春期的孩子因缺乏正确的观念与认识,其性心理被压抑得非常厉害,因此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也显得胆小、拘谨,于是许多时候只能通过性幻想来满足,而持续的性幻想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压抑。

    总之,成年世界的教育者们若是以绝对的性道德洁癖观来束缚青春期的孩子,这种方式本身就非常荒唐且盲目,亦是日后成为一些心理障碍患者诱发“幼稚性思维模式”的重要推手之一,不可不察也!

    更多文章可随喜关注微信公众号

    kongde120 (走出焦虑风暴)

    进一步交流可加微信:137057230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强迫与焦虑的自我治疗方法(心理动力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em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