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因为疫情在家呆了几十天,这是近三年以来在家时间最长的一次。
和父母一起几十天,感觉见面次数虽然特别多次,聊的事儿或话题一般家长里短比较多,无关痛痒,真正聊到心坎上比较少。
父母是非常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干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活,自从2003年至今是种大棚的18个年头。有的人可能想,这么多年得挣了很多钱吧。其实不然,我们是鲁西北的贫困县,前几年都是种黄瓜和青椒,这两年开始种香瓜,今年种了一棚樱桃柿子。我们这边销路不好,可能离发达城市较远,从农民手中收菜的一手价相对其他市应该会低不少。
记得09年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同学是青岛即墨那边的,家里也是种大棚。那时候挺她说她爸爸也种黄瓜,他们那里的菜直接销到青岛市区。虽然已经忘记具体价,我记得她说的单价比我们这里真是贵不少呢,合起来同样是出那么大的体力,常年忙活,年收入就比人家低。
我08年开始出去上学,在日照三年,毕业后在聊城一年,后来找对象以后就一直在外边。也就前几年孩子小的时候,一年能在家住个把月,后来慢慢在老家呆的时间越来越少。
我记得,上学时候,我深知父母的不容易,我在外边干什么事儿比如说逛街吃饭的时候,总是会想到父母这个点可能还在温度很高的棚里干活,当时我差不多是虽然人没在家但是心时时刻刻跟父母在一起的感觉。所以,几年上学时间,我特别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也肯定不会去花额外不必要的钱。
正因为父母怕我在外边太节省,担心不舍得花,每次回去都会嘱咐,吃饱穿暖,缺啥要舍得买。这个习惯大概是从01年初一就开始了。然后04年高中的时候,学习紧张用脑多,他们知道我比较懂事儿,反而会不放心,总是嘱咐关于不让我省钱的事儿。
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真是很节省,该花才花,根本就不可能铺张浪费。记得高中时3毛钱一份菜,我一个月花了80多块钱。越是这样,父母越不放心,就会左嘱咐右嘱咐。我呢,他们越说,越觉得那些都是辛苦血汗钱,要是多花点就感觉很不应该。
就这样,我和父母之间渐渐行成了,无声地希望对方好的关系。他们特别朴实,不会说华丽的语言,只会用行动去时刻爱着我们姊妹三个。而我,也是把对父母的恩情放在了内心很少去当面感恩。
直到结婚生子了,父母还会操心,前几年孩子小,有时去外地前,父母也会在经济上给予一点照顾。说实在的,那时候太年轻没有真正感觉到,现在自己已经成年,不能再受大人去扶持。以为孩子大点就好了。
时间过的太快,现在孩子已经七岁。但是父母仍然没有放下对我们的关照,总是担心我们为了生活为难。其实,人生中每一条路都是自己选择,不管过的怎么样,年过三十岁,我已经深刻地感受父母挣钱的不易,再也不想让他们担心,更再也不想让他们给予钱上的支持。但是我爹,使劲给,可能怕我们压力太大,有好几次都被我和老公拒绝了。
我是在农村这个环境长大的,我们和父母之间表达爱的方式,一直都没有深刻表达内心,太含蓄太深沉了。一直是他想我们好。我们想让他们好。谁也不习惯挂在嘴边。
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就这样一年年形成了,想改变很难。很多爱存在心里,以前是不习惯说出口,现在是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一言难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