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恕:培养同理心,理解他人的感受。
“恕”就是“如心” “如己”,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己及人去关照他人的感受。这种能力首先要求我们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受愈是丰富细腻,我们就愈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在各个领域中,这个能力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无法洞察客户需求的商人是无法将生意做大的,一个不关照爱人感受的人是无法成为终身伴侣的。所以要做到“恕”,就要对自己坦诚,对他人坦诚,用同理心去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推荐书籍 《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
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如果有所赞誉的话,一定对他有所考察。夏、商、周三代的人都如此,所以能直道而行。”
“一字之褒,胜于爵禄;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能够在孔子笔下获得一个字的夸奖,这比你得到终身的爵禄都好。如果孔子用一个字来批评你,比你被砍头还要难受。
所以说无论我们是表扬一个人,还是批评一个人,都要经过自己认真的考察。而不是不知前因后果就随便去跟风。
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阙”通“缺”,“亡”通“无”)
译: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中存疑空阙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借给别人骑,现在没有这样的了。”
好多人觉着这句话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认为是古人抄书的时候抄错了。
古代为什么会有阙文,就是因为古代的人会把没闹清楚和没闹明白的事情空下,以方便后人闹清楚了再填上去。就好比把自己的马借给别人骑,把自己写的文章让别人也有发挥的空间。是在赞美古代治学的态度。
而在今天,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懂都要装懂!
注:“阙”通“缺”,“亡”通“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