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风往事》篇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作者: 杜老倌侠客居70后欢喜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20:04 被阅读29次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一、上海的由来

      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端的上海有两个简称,即“申”和“沪”。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前者的“申”字因春秋战国时期春申君的封(邑)地在此,所以取名为“申”,叫“申城”;后者的“沪”字因上海自古是一个海边渔村,是由打鱼、捕鱼的小村庄逐步发展形成的,故而又取名为“沪”。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据史料记载上海最早的行政区形成于唐代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中央政府在松江古道以南设华亭县;南宋咸淳三年,即公元1267年松江入海口沪渎的上海浦设立镇治,上海华亭成为当时最大的市镇;元至元二十八年,即公元1291年,上海正式设县,范围包括今天的上海市区、上海、青浦、川沙、南汇四县,隶属于松江府。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里这样写道:“上海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辏,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元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属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政府[注解:国民党执政期间。]成立三个月后,上海因其:“绾毂南北,屏蔽首都”的特殊地位,把上海设立为特别市;又在1930年把上海改为院(直)市;1949年5月上海解放,设上海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1954年把上海改为直辖市。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今天(21世纪)的上海全市面积有634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700万,设17个区县。有:松江区,主要是以教学为主,有许多大学城,是教育中心;青浦区和嘉定区,它们是农业基地、科技园区、汽车产业基地;闵行区,是工业、机电业、制造业基地;徐汇区,是商业区、交通集散中心;长宁区、静安区和卢湾区,是历史文化区;闸北区,是交通集散地;(新)黄浦区,由原来的南市区与黄浦区合并而成,是政治、旅游、金融、商业中心;杨浦区,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纺织、机械、造船中心;(大)浦东新区,由原来的川沙县、南汇县合并而成,是新星的金融、贸易、物流、教育、加工中心,农业基地;崇明县,是农业基地、生态区、新星的造船业基地、旅游区。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二、上海滩与大上海

        只要一提起“上海”二字,大江南北的人都喜欢把上海称之为“上海滩”和“大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上海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上海滩”有五个原因。在说这五个原因之前让笔者先说说什么是“滩”?所谓“滩”,水濡而干就称之为滩,它往往因河、海、湖边淤积而成平地。其一,从地理环境上讲,上海生长于长江入海口的滩涂地带,是由河流、长江和海浪冲击而成的,把上海称之为“上海滩”是名副其实的;其二,上海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城市,其城市里的市民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国人和本地人所组成的,他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其三,从文化上讲,上海是被西方列强最早开放、开发的城市之一,早在1843年上海就开埠了,在东方文化(文明)与西方文化(文明)这两股浪潮的强烈冲击下,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包容、相互吸收、相互沉淀,形成了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其四,上海滩很开阔,有着非凡的气派,它不但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全国最洋气的城市之一,城市里的建筑可谓是千姿百态,曾几何时,上海滩的时髦女郎成为全国其他城市穿衣的风向标;其五,以上海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由香港艺人周润发和赵雅芝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滩”疯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让人们更加深了对上海的了解,不管这个了解是好还是坏,总之是被大家了解了!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人们在说“上海滩”这三个字时,往往是带有调侃色彩的,是把它当作贬义词来看待的。因为一提起“上海滩”,人们便联想到的是旧上海的历史,什么流氓阿飞、小开【注解:即现在所说的富二代,有时“小开”也指冒充有钱的人。】、妓女、青洪帮【注解:现在人们称之为“黑社会”。】、牙片【注解:毒品。】、拆白党[注解:指旧上海专门骗女人钱财、姿色的人或团伙。]、暴发户、红头阿三【注解:旧上海的巡警、看门人、门童等人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印度人担当,因其头上包有一块红布,所以大家才会这样称呼他们。】上海滩有三大流氓,即: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上海又有“十里洋场”,最早被冠之为“十里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洋场荡妇”等“雅号”……真可谓是“名声狼藉”。虽然这些人和故事都发生于上个世纪旧时的上海滩,但是历来其他省市的人,一直对上海滩及上海人的总体印象都不是很好!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同时,上海滩是个影视基地,各式各样的影视题材都欢喜放在上海拍摄,什么帮派分争、警匪片、仇杀、包二奶、一夜情、婚外恋等等……可谓是不胜枚举。给人的感觉上海是个“十恶不赦”之地,它“仿佛在宣告只有上海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个‘发源地’”,别的地方是“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这简直在给上海抹黑,是“带着一副有色眼睛”在片面的解读上海。虽然上海滩有这样那样的不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也不应该一味的说其坏的地方,上海滩也有许多其他城市及其他城市的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其实每一座城市都有好与坏,我们只强调它的“坏”而掩盖其“好”,那是不对的!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说它是大上海,有这五个原因。其一,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上海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是足以影响国民经济的“大龙头”,具有“排头兵”的指标性作用,把上海这颗棋子建设好了,全国这一盘棋也就能搞好了,上海这颗棋子活了,全国这盘棋也就活了,它是反映中国政治经济变化的“大窗口”和“晴雨表”;其二,上海有高大林立的建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幢挨着一幢。不管是在旧时的上海滩,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依旧是如此。走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有世界第三大高楼之称的金茂大厦;其三,上海有宽大的马路,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上海的马路还算宽阔的。[注解:是指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上海马路。]只有在上海,道路被称为马路。因为上海被西方列强开放后,其城市的道路是为了方便马车行驶而建设的,所以就被称之为“马路”;其四,上海的人特别的多,无论是走在大马路上,还是穿梭于弄堂内,看到的除了人还是人,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来形容上海的人多是最贴切不过了;其五,上海即是个海纳百川、开放的城市,同时又是个交通枢纽中转站,无论是南来北往的人、国际旅客,还是货物的吞吐量亦是极其的多,从世界范围内看,也是排在前列,数得上号的。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三、上海牌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以前全国各地的人们多多少少都有点离不开路上海人,又都十分讨厌上海人。无论在改革开放已过三十年的今天,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文化科技部门往往都缺不了上海人。上海历来是全国轻重工业的生产与制造基地。虽然上海轻重工业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其他省市的轻重工业产品来说要比较贵一点,但其轻重工业产品质量上乘,用起来比较不错,经久耐用。不但如此,而且上海每年向国家上交的税收也十分可观,占全国税收的六分之一。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以前全国各地的人都以至少拥有一件“上海产”或“上海牌”的轻工业产品为荣,如果家里有一件“上海产”或“上海牌”的轻工业产品,相对于对来说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可以在所有的亲朋好友及周围的同事面前炫耀一番。在当时来说“上海产”或“上海牌”的轻工业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来看绝对属于紧俏商品,可谓是供不应求。譬如说:上海产的“三五”牌台钟与座钟;“上海牌”的电视机、照相机与手表;“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华生”牌落地风扇、台扇与吊扇;“飞人”牌、“凤凰”牌缝纫机……凡是种种可谓是举不胜举。在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或个人,都能拥有一件或几件“上海产”、“上海牌”的轻工业产品。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想要购买所需要的物品,除了钞票之外,还需要凭票证,两者是缺一不可,如:香烟票、肉票、电视机票等等……缺少了是无法买到想要的物品的,因为供不应求,现在暂时无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即将进入婚姻殿堂的年青夫妇,为了家里能有一样,或几样“上海产”、“上海牌”的轻工业产品,为了票证,不得不找门路、托关系,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笔者有位好朋友,家里直到现在还拥有一台“华生”牌台扇,历经了三十年时间,依旧光亮如新、经久耐用,像刚刚买回家的一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四、上海人

      说到上海,那就该说说上海人了!在外省市人的心目当中,上海女人是“老嗲咯”,上海滩的男人是小男人,亦缺乏男子汉的气概,上海男人怕老婆,总喜欢围着老婆转,以老婆的指令唯马首是瞻,为他(她)们所不齿。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小品节目中也喜欢用“上海男人”、调侃“上海男人”,把“上海男人”说的一无是处……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以前,几个上海人和外省市的人站在一起,即使不开口说话,从服饰、行为动作就能分辨出那个是上海人,那一个又是外省市人。如果有位外省市的人乘电车的时候,不小心碰撞、干扰了一位上海妇女,她便会皱着眉头轻轻地骂道:“外地人,(乡下)巴子!”……在上海妇女看来,这样的人绝对是属于“拎不清”的[“朋友”]人,对于“拎不清”的[“朋友”]人就要教训教训他(她),而教训他(她)的唯一方式就是朝他(她)开骂。“拎不清”是沪语,它意思有多重含义,可以指不懂礼貌、不懂规矩、不懂人情世故……在这里“拎不清”指的是“不懂规矩”、不该猛撞、一点礼貌也没有!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所谓的上海人,特别是一些上海妇女,别看她们衣着十分光鲜、亮丽,世界上流行穿什么样的衣服,不出半年,一定会在她们的身上率先流行起来。即使家里条件很一般,买不起正品货,上海妇女也一定会照着服装杂志的样子,买同样颜色、相同款(花)式的面料,请裁缝店里的裁缝依样画葫芦的做一件。这样的妇女,她们往往为了能省下五分、一角钱的菜钱和小菜场里的小摊贩要讨价还价十分钟至半个小时,回家只不过吃吃泡饭、咸菜萝卜干。所以大多数的小摊贩碰到这样的人往往是一口价,不和她们多纠缠,不买就拉到!这种类型的上海妇女,宁可家里吃的差一点,也要打扮入时、光鲜,体面地示人,在她们看来,如果打扮不体面、不够时髦,是“特别丢面子”的一件事,宁可在其他方面紧一点、少用一点,也要把这个面子给撑起来。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交朋友千万不能结交上海人,上海人出手不够大方,宴会上喝酒喝不了几杯,与他(她)们谈话,要费一点脑筋,到他(她)们的家里去是可以的,但住不行。去住那简直是要人命了,既拥挤不堪,又处处讲究规矩,稍有不对,或不合主人的心意,虽然嘴上一句话也不说,但脸上所展示的表情必定是不愉快的,若是这样,住着还有多少意思?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还有,去他(她)们家,虽然表面上会“十分热情”的招待你,也一定会留你在家里吃饭,但是,无论人多人少,所上的菜的数量及其有限,基本上是按人头数来做菜,[注解:如来五个人,那就五菜加一汤]多数人家喜欢拿蓝边碗(大碗)招待客人,以示尊重。看似尊重你,但每个碗内的菜肴只有一半,对于这种情况,他们口里还有一套说辞曰:“这样就可以了,若是盛菜盛的多了,吃不掉浪费就不好了嘛!”……你若是碰到这种情形,那还有心情吃得下去饭?面对这样人或家庭,怎能和他(她)们成为朋友,又如何能与之长期交往?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话又要说回来,究竟又有多少人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真正地上海人就是上海郊区的农民,然而“所谓的上海人”又瞧不起“乡下人”、“外地人”,他(她)们喜欢把市郊的人分为二等人,同时又把外省市的人分为三等人。笔者家里有位亲戚住在上海虹口区,每次去他们家,他们家周围的一位操着宁波上海口音的老太便开口说道:“欢迎阿乡到堂头来白相!”【注解:欢迎你来玩。】……说上述话的时候多少会带一点看不起的味道,如果碰到他(她)们老家来人,那他(她)们则会说我老家来客人了,“阿乡”二字更是不会说出口的……即便他(她)们称自己为上海人,但查查祖宗三代以上,可以说95%以上都不是正宗的上海人,都是因各种原因从其他省市迁徙到上海来的,他(她)们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又凭什么看不起“乡下人”和“外地人”?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几乎全国各地对上海人都没有什么正面的、很好的、客观的评价。精明、吝啬、会打小算盘、能说会道、赶时髦、喜欢标新立异、爱出风头、世俗气、怕老婆、娘娘腔、对于政治漠不关心、没有集体观念、小资情调特别浓……如此种种的“缺点”叠加在一起,就是外省市人心目中的上海人、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以前的上海人!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上海人不应该是这样的!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就已经和全国各地,以及世界融为一体了,如果上海人还是这样一点都没有改变,那太可怕了!信好,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人,已向昨天挥手告别,也改变了许多,再也不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以前的上海人了!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在每一个人的心目当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上海,所以关于上海的人和故事还有许多,笔者只是说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类上海市风景图片及各类上海制造的产品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08年01月19日星期六下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风往事之——闲话上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zw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