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卡耐基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一如既往的看的很慢,再因为是英文原版的,就更是慢上加慢了。
有时候会看的很爽,一整页下来不会遇到一个生词,有时候也会看得很滞涩,可能一句话就会有两个单词不认识。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忍不住去查,好在现在科技发达,手机上下载一个有道词典,很方便就能查到。若是回到以前拿着本牛津字典去翻的日子,那就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英语老师应该不会认同我这样看英文原版书,一般来说,在阅读中看到自己不认识的单词,不宜马上查字典,要先根据上下文推断意思。这样久而久之能有助于形成英语思维,就像我们看中文书一样,看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也不妨碍阅读。
但是我是急性子,管不了那么多,只想一睹为快。
里面提到业务员如何赢得客户的订单,秘诀就是,对客户保持好奇。书上讲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便不引用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看看。
先说我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吧。
男孩带朋友来家里玩,父亲是个严肃、不苟言笑的桥梁工程师,也没有出来招待,自顾自的在书房里工作。
朋友坚持到书房打声招呼,没想到许久也没出来,只听得里面不时传来谈笑声,可知相谈甚欢。
送朋友走的时候,男孩好奇的问朋友,他是怎么和自己那个不苟言笑的爸爸聊得那么开心的。
朋友笑笑说,我看到叔叔在研究桥梁方面的问题,就好奇的问了一句,跨河或者跨海大桥的桥墩是怎么做出来的,没想到就这样聊开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叔叔在说,我只是认真的听,不时的提一些问题。
换句话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或者做过的事,看过的风景感兴趣,不然的话微信朋友圈也不会每天都那么多内容了。
就像我自己,因为之前做了几年的脚手架销售,偶尔和女朋友在外面散步,看到一栋在建的房子,就忍不住告诉她是用的哪种脚手架做的,她若能再多问几句,我总会兴致勃勃的跟她解释。
这应该算是人们共同的特点了。
我们做销售的时候肯定有过不知道和客户聊什么而烦恼。
我一次接待客户,看到他手机屏保是一张小女孩的照片,便随口问了句,这是你女儿吗?哪知客户忽然就兴奋了,滔滔不绝的和我聊了许多关于他女儿的一些小故事。后来了解到,他的妻子是一个老师,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不幸流产。到他40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女儿,自然视若珍宝了。
后来和他逛街的时候特意挑选了一件小公主裙送给他女儿,他高兴坏了,让我展开那件裙子,他给我拍照,还说以后要告诉他女儿这是你Jack爸爸送的。后来送他回国的时候我还特意叮嘱他拍一些他女儿的照片给我,他满口答应,后来还真的给我发了照片过来,还有一些短视频。
这算是投其所好了,我其实并不擅长做这些事情,反而是以前公司的一些业务员特别厉害,比如想方设法的找到了客户的Twitter后者Facebook,关注客户去了哪些地方,吃了什么美食,喜欢看欧冠还是NBA,然后装作不经意间和客户谈起这些东西。
业务员当真是不容易的。
无独有偶,现在学校有个很厉害的课程顾问,也就是课程销售,她的成功秘诀也正是对家长保持好奇,她说,看到一个家长我就会想他或她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妻子或丈夫是做什么工作的,平时喜欢做什么。
“其实,大部分时间,我只是一个倾听者,听家长说他们自己的故事,说到最后,我们忽然就成了最好的朋友”
当然做一个倾听者也并不容易。
卡耐基在书中分享了一个他自己的经历。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party,有个妇女认出了他,于是很兴奋的问他,他去过那么多地方,见过了那么多事,可不可以跟她讲讲,还说她只去过几次南非 。于是卡耐基跟她说,真的吗,我只有一次在南非待过一天,很多地方都不了解。
于是妇女的话匣子打开了,滔滔不绝的说起她在南非的经历,演讲者和倾听者互换了角色。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只是看到这里忽然有点感触罢了,其实自己说的也算是不知所云,大家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只能算是一个分享者。
前段时间在图书馆意外的发现了这本书的汉译版,随意翻了几页,令我高兴的是,翻译的内容和我所理解的基本没有出入,英语总算是没白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