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据说又是被炒作了,以为又是书商的推手,下手买了一本,翻了几页发现,确实有料。这是一本随笔集,也可当做杂文集。不像小说有一条主线,也不像散文发挥余地大,随笔基本是奔着一个大主题去的,像本书就是直接以史、书、怀念故人三个大主题为主。
随笔这种文笔的形式是最散的,但又不太跟散文类似,后者对于文体和主旨更加不带修饰,而随笔或者说杂文,看似说话也是漫天无际,但行句之间,作者要表达的想法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从一系列的文章中要强行归纳出一个小中心思想是不可能的,不过每一篇都带有作者的思考是肯定的。思考可以从各种角度出发,甚至有作者从楼下的垃圾都能洋洋洒洒不停歇。
虞云国是个学者型作者,行文不仅有学术的部分,而且带有文人志士的反思,这种反思在今天一切追求速度,一切追求新奇的世风下,已经难能可贵。以至于作者把书名都不得不叫做“放言”,如果有一天这样的言论都不能畅所欲言,甚至变成“禁言”,那必将是一个沉默大过思考的年代,在这到来之前,还是希望有人能多“放言”,能有人听见。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读史、读书、读世。读史引用作者在《何以文人不自由》里面的一段话来说:
历史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学,其使命之一就是表彰人性的善,鞭挞人性的恶,还要寻根溯源,究诘造成人性恶的制度根源。
不愿意面对历史,其实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我们现在发生的一切虽然不能在之前找到一模一样的翻版,但究其根源,必定有条条丝缕可追溯,直面过去,方能更好面向未来。作者本身就是抱着这样的思想去读史,无论从晚明的腐败体质、汉顺帝的八使出巡,还是说到利玛窦指出的痼疾,无一不是想让当世人明了,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发声,如果我们多有几个这样的学者,天天呼喊的思想空乏想必能充盈很多。
读书几篇可以当做工具书来看,按图索骥来找书非常有用。读书不知道如何找书,一味地购买畅销书,只能变成一个充斥畅销思想的邮箱,从不留下任何深刻的记忆。单从易中天的《品三国》来看,作者就提出这样的畅销书对于史的普及有功劳,但是却也暴露我们在学习阶段对于史学的不重视,教育的缺乏。自然,作者也是提到了一些他认为可以继续深入阅读的其他书籍,而这些书籍,是在畅销书榜单上难以寻觅的。
读世几篇以纪念未主,特别是纪念几位史学故人的文章,得以窥见这些老学者当年的艰辛历程。不过其中开篇的海上学人一篇倒是非常有趣,看完只能说一句:历史从来都没有忘却,发生的就是发生了,只有面对才是最好的纪念和发展。但愿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能懂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