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的自我诊断

作者: 图图1513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07:54 被阅读54次
    学生作文的自我诊断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学校尝试过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做法,就此还写了一篇小文章,发在《河南教育》上。回想当时带领学生修改作文的场景,仍令人唏嘘不已。

    当时主要是因为人们的观念陈旧。无论领导、家长,还是学生,都认为作文批改,本该是老师的分内之事,现在交由学生来完成,老师干嘛去了,所以开始干时阻力非常大。我当时的做法是,先明确作文的要求,从审题立意、文章布局、结构、技巧、语言等几个方面,制订相关的评分细则,把学生分成六人小组,选一人做组长,评改作文大概得一节课的时间。每人看六篇作文,六人看同一篇作文,每人把先自己的意见都写在纸上,最后由组长统筹,选一个书写漂亮的同学,把大家的评语写在作文的后面。然后每一小组至少推介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发表。

    这样搞了有一个学期,效果如何,没法去量化,但学生的疑虑慢慢打消,也学到了一些写作文的窍门和技法。最近一直在指导学生作文,发现了一些问题,不由地想到了先前的做法。

    现在流行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个概念什么意思,我理解就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姿态去写作文,这是老生常谈,写作文就是要表明观点态度,阐释理由,给出办法,解决问题。没有这个提法之前,也是这样的要求,只不过现在更为明确罢了。

    学生作文的自我诊断

    但是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在写作时常常丢三落四,顾此失彼。举一个例子,这是河南“天一公司”顶尖计划的一次考试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由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中华遗产》杂志社组织50余名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海选出具有中国文化意义的三四百个汉字,然后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汉字网等网站上征求网友意见,从中评选“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最具中国文化意义的汉字”网络评选中,排名靠前的汉字是:和、中、儒、汉、龙、礼、道、家、农、丝。

      请从中选择有内在联系的三个汉字来呈现你所了解的某方面中国文化,写一篇文章向外国人推介。要求选好汉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休,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出题人根据组合汉字的不同,给出了多种立意角度 :

      ①选“和、中、礼”谈中华文化的为人处世哲学或道德礼仪文化;

      ②选“儒、和、中”或“儒、中,礼”或“儒、和、礼”谈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文化;

      ③选“儒、汉、龙”或“儒、龙、道”或“儒、龙、丝”或“汉、龙、丝”谈外国人眼中的中华文化印象;

      ④选“和、礼、丝”谈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方式;

      ⑤选“和、礼、家”谈中华文化的家教文化和治家理念;

      6选“道、农、丝”或“和、道、农”谈中华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等等。

    这个作文题有明显的模仿的痕迹,即仿照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与中国有关的12个关键词”的高考作文来出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能注意到一些要求,但往往不全面。比如可以找到几个关键词语:中国文化,三个汉字,外国人。还需要认真分析作文要求里的陷阱:①三个汉字  ②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汉字  ③某一方面的中国文化  ④向外国人推介。这些都是限制性任务,也是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特别要注意“向外国人推介”这一要求,暗示应有对象意识。如果再加一个要求,让学生以某种身份来写,那学生还需要有身份意识。而这些都需要学生注意写作说话的语体和语气。而对象意识、身份意识、语体、语气等正是任务驱动的内容。

    但是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对于诸多要求顾此失彼,照顾不周,自说自话。或不管三个汉字间的内外联系,或不顾及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或忽略了向外国人推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符合要求。考试下来,学生拿着作文让我看,我让学生对照分析,找出作文的亮点。学生终于发现了自己作文的问题。

    我这就有了一个想法。以后写文章,认真审读材料,明确任务和要求,写完以后自己端详,主要看是否符达标。就审题立意、结构布局、材料运用、论证分析、卷面书写等方面,自己先来个诊断,想想自己都不愿意看自己写的文章,老师就喜欢看吗?设想自己是出题人或者阅卷人,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判分。这就倒逼学生作文之初,在审题立意、明确任务、技巧运用等方面上下功夫。

    学生作文的自我诊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生作文的自我诊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kl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