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随笔

作者: 郁衡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9-03 08:07 被阅读186次

麦田上的群鸦又何尝不是勤劳的收获者。

——写给《麦田上的鸦群》

我种的麦田上飞来群鸦

是大片移动的乌云

伴随着不绝的狂风

空中还有些明亮的颜色

这样的希望忧郁而渺小

却把天空的灰暗突显地精致

我不是勤劳的耕种者

麦子播下便独立自由地生活

麦田迎来一阵不绝的风

麦子或许俯下身

金黄色的身上我看见一群鸦

我无法定义他们吃食的样子

就像是生活总带着不同的性质

他们能够食饱也许挺好

播种者倒在麦海里

他看着变幻的天

跟其他的麦子一样

安静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收获者

2015-12-27

《麦田上的鸦群》

作品简介

《麦田上的鸦群》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创作于1890年7月的一幅油画。通常的解释是,这幅画是以黑暗,严酷的天空显示了梵高的精神状态的困扰,与徘徊不决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种途径,与黑色乌鸦架空的预示死亡迹象。

画家写道,他曾在三幅画里画过瓦兹河畔欧韦大片的麦田与多事之秋的天空。

很常见的错误认为,这是梵高的最后一幅画,甚至说,他在绘制该画时饮弹自杀。其原因是在《情欲终身》这部影片中是这么描写的。不过,还没有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观点,胡尔斯克博士的梵高年表中,有七幅画晚于该画。当然,梵高的确是自杀,是在画这幅画的同一个月里。人们普遍认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轮手枪朝自己开枪后回家。他躺在床上两天后死去,当时他的弟弟提奥在他的身边。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简介来源百科)

笔者赏析

《麦田上的鸦群》给人的感觉是震撼的,从画风上看着确实很梵高,我第一次看见这幅画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灰暗的压抑感,使我稍微舒服的是图画中有超过二分之一面积的亮色调对比,但整幅画的总体感觉却多是那剩下二分之一不到的暗色调给人的感觉——一片时间近乎黑夜的天空带着梵高绘作中那会使光影流动的神奇力量,这次这股力量同样被赋予了画面中的重要角色——成群结队的乌鸦,如果陶醉其中你会发现这片鸦群是会运动的,而它的数量实则是无法计算的,因为作者对鸦群位置的选择是很有意思的,他将鸦群用近大远小的画法将前排的几只用大和麦子的色彩做对比,而鸦群后面的一群小乌鸦则渐渐地隐藏进黑色的云或是夜色之间这才使人感觉画面中是一群庞大而不计其数的鸦群,然而这鸦群在整幅画中无论大小还是面积都不能及画面中的麦田,不过想想也正常,演员是不可能大于舞台的,而这麦田就似乎是全部的舞台,演员便是乌鸦,幕布便是即将黑透的天空。

笔者在开头用自己幻想的口吻写了这首小诗,我说麦田上的鸦群又何尝不是勤劳的收获者,我并不是讽刺而是认为本就如此,人类在大地上播种有计划地种植庄稼作物,视之为个人财产,实则人为分割了自然,自然是万物共有的,这是人类的本性,只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说有利于自己的话,而对于更像是讨生活的乌鸦,人类会用贪婪、强盗等标签予之。我不想思考到底是谁贪婪的问题,关于人的问题是说不清楚的。

诗中作者将自己幻想成一个懒散的耕种者,我在意关乎生活的粮食收获问题,就如我写的我懒散地倒在麦海里,看天的变化,和其他麦子一样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收获者。诗的前文笔调灰暗如画一般而后自由懒散似乎早将生活琐事抛洒脑后,一心等待,一心想做自己。我不知道梵高在创造这幅画的时候是如何的心思,只是我看到了以后格外想念画中的自己。不管结局如何能做自己多是好的。

随笔写于流云斋

2016年9月3日

相关文章

  • 麦田随笔

    麦田上的群鸦又何尝不是勤劳的收获者。 ——写给《麦田上的鸦群》 我种的麦田上飞来群鸦 是大片移动的乌云 伴随着不绝...

  • 随笔|麦田

    文:宛青扬 图:摄 日更:1000/48 蓝天,白云,黄麦。 今天已是小满。再不去麦田,就看不到成熟的麦子。疫情两...

  • 828

    白夜行 英国病人 周国平随笔散文选 月亮和六便士 麦田里的守望者……

  • 春末随笔之麦田

    随着春天即将要进入尾声,田野里道路边各种花儿们都完成了使命,从繁盛走向凋零,只在枝头孤零零的还挂着几朵,整个大地倒...

  • 麦田麦田

    这是一片麦田,麦子一秧秧尖锐地刺向天空,长势呈现喜人的模样,僵尸似直挺挺的麦秆上插着硕大圆润的麦穗,每株麦子都是一...

  • 我和死神打了个照面

    有一个叫麦田木木的姑娘,着手散文随笔《我和死神打了个照面》,记录自己切身经历。故事从今天开始。 ​​​

  • 她的眼睛

    树林变成了麦田,池塘变成了麦田,而麦田也成了沟壑、房屋,沟壑又被填埋终又出成了麦田,房屋依...

  • 随笔——《麦田里的守望者》

    随笔 此刻我正坐在五道口三联书店(著名的24小时掏粪书店)巨大的落地窗前拜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因朋友昨夜来京一起...

  • 麦田

    镰刀,让身腰压弯 一次次,排成银河 又一次次 堆成了麦垛 夏日的热风,吹过了麦田 温暖了 我的心窝 将热浪散去,青...

  • 麦田

    经历拔秆、抽穗、风吹雨打 从碧绿到金黄 麦田向世界宣示: 只有饱满的灵魂才接近深刻 从一个麦穗中抽离出自我 那些饱...

网友评论

  • 我很可口嘛:除画家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对画的解读一定带有主观性,解读方面就不评论,怎样都好。只说诗本身,如果想要表达的是诗中第一人称在精神混乱下作下的,那么,达到了。否则,觉得用词和语序略晦涩。个人意见哈,就酱。
    郁衡子: @我很可口嘛 谢谢了😁
  • 露珠ILoveYou:画面乍看,色调明快。大面积的姜黄,麦子的颜色,和湛蓝天空的颜色,托起整幅画的第一观感,而中间的血红色却触目惊心,移动的鸦群给画面注入不安的元素,明快的画风突藏险境。画家不愧是天才,用颜色与元素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恐惧,黑色鸦群与与麦子中间血红的路才是他想要表达的东西。一种绝望在降临,不可抵挡的命运。湛蓝的天空和姜黄的麦子,那是逝去的华丽的生命,而如今已经被绝望覆盖。
    郁衡子: @十一花 你对色彩很敏感呀😄
  • 程姑娘12138:思想很有深度,理解很独特
    郁衡子:@两三情书 那就是好朋友(成功套近乎😂)
    程姑娘12138: @郁衡子 当然不是(,,•́ . •̀,,)
    郁衡子: @两三情书 不是客套话就是好朋友😂
  • 盆小猪:觉得解读得很好~支持作者。虽然没画过油画,但是也从这副画中品味到了作者要表达的东西😊
    盆小猪: @郁衡子 😁😁😁
    郁衡子:@盆小猪 谢谢支持😊能跟大家分享便是一种乐趣
  • 夏小洵:很不错啊!~我始终的观点都是对作品(无论绘画还是小说、诗)的读者欣赏是开放式的,没有所谓错误的解读。作者发表作品之后,作品就不属于作者了,而是属于读者了。作者完成作品是完成了一半,读者欣赏和理解,是另一半。当然读者怎么理解,见智见仁。梵高震撼我的,是他强烈的感情表达,他的油画那些T型线条,简直就是把油彩堆积上去。读者在作者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郁衡子:@夏小洵 我建议改成小论文😂(然而只是yy一下)
    夏小洵: @郁衡子 这也是我最不认同的地方,当年为了考试反复训练,实则扼杀了自由思考的思想
    郁衡子:@夏小洵 哈哈同意夏兄观点,只是中国有种语文考试答案是统一的😂不知道算不算讽刺

本文标题:麦田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u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