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贤馆历史有意思哲学之光
世外隐者陶渊明的纯净境界

世外隐者陶渊明的纯净境界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9-15 20:45 被阅读0次

东晋的陶渊明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一面。宛如一泓碧波,无法领略它的深邃,骤然间的一阵微风波澜,也只能掠起它的冰山一角。

苏东坡青壮年时期不喜欢陶渊明诗歌,晚年尤其是在被贬谪海南岛的漫长岁月中,却日益酷爱陶诗。晚年的苏东坡,陶诗几乎成了他唯一的精神食粮。他每天读陶诗,还给自己规定,每天只能读一首,害怕读完再无可读了。他将每一首陶诗都唱和一遍,留下了和陶诗109首。苏东坡说陶诗“外枯而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静·

在其作品中,陶渊明多次表示自己好“静”的性格。“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因此,“偶爱闲静”、“闲靖少言”,成为陶渊明自我性情的真实写照。

他在闲静中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两处描绘如出一辙,都展现出陶渊明闲静中拥书自乐的情形。

陶渊明自述“抱朴守静”、“君子笃素”的人生抱负与追求,折射出他好静的性格。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三宿水滨,乐饮川界。静月澄高,温风始逝。”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均以“静”态描述物象或心象之美。

·闲·

对于生活而言,陶渊明“偶爱闲静”、“闲靖少言”的“闲静”状态,给生活与创作,都带来难得的宽裕与恬静。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性情好静,多半来源于庄子,又来自儒家的熏陶。儒家经典《论语·雍也》说:“子曰:仁者静。”

陶渊明的“静”,达乎儒家,出入老庄,形是道家,魂是儒家,由此形成独特的“静”态美学艺术世界...

相关文章

  • 世外隐者陶渊明的纯净境界

    东晋的陶渊明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一面。宛如一泓碧波,无法领略它的深邃,骤然间的一阵微风波澜...

  • 逍遥下世(作者 平之于) 短篇小说

    山花烂漫,草木春色,泉水叮咚,不知何时何年,何月何日,有世外隐者,归依于此。世间多是纷扰,此隐者归依于山林,已是年...

  • 《桃花源记》里武陵渔人进的是坟堆?

    上学时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听得津津有味,无比向往作者所描述的世外桃源。 然而自从听说,陶渊明描绘的可能不是世外...

  •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个不受外界的影响,回到原始状态的一个“仙境”。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和陶渊明的有一定...

  • 笑看人间万般事,丹心一片狷狂中——我看奇人金圣叹

    铺开历史尘封的的卷轴,帝王将相、世外奇人如繁星散落千古天际,功成名就如张良、韩信,世外隐者如嵇康、林逋,青史留...

  • 谈道家"三隐"

    隐于野为小隐,除晋陶渊明外,其余小隐者大都是无心于隐,野心十足,自我炒作也。隐于市为中隐,此隐者...

  • 陶渊明之人生观

    陶渊明,一个东晋没落时代的文人,一个田园诗派的隐者,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堕落者”。说起陶渊明,我想到...

  • 让文字――成为心灵的香吟

    清新而纯净的岁月,有文字相伴的灵魂,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那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那是一种纤尘不染的情怀。 纯...

  • 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

    进入这里,有一道天然的无形屏障,而通过这道屏障的方法却很微妙:这里随时散落着各种动物,可怜的,卖萌,烦躁...

  • 陶渊明的思想境界

    第一,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人生态度; 第二,委运任化生死由之的达观思想; 第三,质性自然抱朴守真的生活原则; 第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外隐者陶渊明的纯净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fq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