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解红楼第三回

作者: 易恒40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7:58 被阅读0次

      在经过了第一、二回的背景介绍之后,第三回故事正式开始,主要人物出场,第一个出场的是林黛玉,曹公对姓名比较讲究,很多用谐音,作为主要人物的名字绝对也不会随意,林黛玉,代玉,代宝玉之玉,以降珠仙子的泪还神瑛侍者的情,但是又是黑色之玉,所以终归是零。当然,有代玉的,就一定还有带宝的,合起来才算宝玉,不过玉是质,宝是附加上去的,说玉已经很清楚是个什么东西,但只说宝却不知道会是什么宝,所以宝一定是人们定义的,而玉却是天生的,论重要性自然是玉为主。这就是三个人的位置关系。曹雪芹通过名字就确定好了主次。

林黛玉十三、四岁,一出场便死了娘,没娘的孩子没人疼,所以一出场便是可怜相,奇怪的是,十三、四岁的姑娘,却是第一次去外婆家,并且还是由一个外人带着去的,林如海只有这么个爱女,又是第一次去外婆家,理应亲自送过去,而不是写封信让人捎过去,对比后面的宝钗,就是薛姨妈陪着宝钗去的贾府。曹公这种安排用意很深,第一、说明林黛玉的娘没死前与娘家的关系不是特别和睦,尤其是与王夫人关系不好,这从后面的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曹公省去了笔墨介绍贾敏与王夫人究竟怎么不对眼,也为黛玉在贾府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埋下伏笔,同时也暗伏了王夫人一开始就不认可林黛玉,更不会同意黛玉和宝玉的结合。第二、林如海不亲自送黛玉去贾府,说明林如海自身有些麻烦,不是忙于公事,而是另有隐情,林如海知道贾府是个势利场,也知道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一个人孤零零地去贾府肯定被看低,对于做父亲的肯定也心疼爱女,尤其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十三、四岁的小女孩。但是林如海顾不了那么多,恨心让爱女去,一定有他不得已的苦衷!果不其然,没多久林如海也一命呜呼。曹公同样省去了林如海死的原因,但大概他的死与故事无关。
        林黛玉是个很敏感的孩子,从她第一次出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就表露无遗。所谓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她第一次见外婆,外婆问她读什么书,她就老老实实回答说读了些《四书》,她不知道外婆的态度,所以她回问姐妹们读什么书,结果贾母说姐妹们都没读什么书,只是些睁眼瞎。不过林黛玉听懂了,贾母不看好读书,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要读书,因为贾母就不识字,贾母也不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贾母是反对名教的,从哲学划分来讲,在《红楼梦》里,贾母是道家的代表,贾母叫史太君,史者始也,贾母扮演着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的角色。这从第三回贾母一亮相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再回看林黛玉,黛玉初识了贾母的价值观之后,立马改了口,所以宝玉问她读什么书的时候,她回答说没读什么书,只是稍稍认识几个字而已!这里面,林黛玉在价值观上的认识是有个转折,她不敢坚持自己的本心,而是有逢迎之意。这一点宝玉就不同,宝玉的价值观比黛玉要成型早些,黛玉还有一个转折的过程,宝玉就直接多了,宝玉说除《四书》外其它都是杜撰的,宝玉遵从内心、遵从天性,不爱去迎合别人的口味,他的这种个性是与生俱来的,他不想通过读书来掩盖自己的天性,他是宝玉,通灵的宝玉,宝玉一旦受尘世蒙垢,就不通灵了。所以宝玉也是反对名教、崇尚自然的,哲学观点与贾母相同。
      黛玉第一次出场说她吃的药是“人参养荣丸”,这也是《红楼梦》里第一个药名,人参养荣丸确实是治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的药,很合黛玉实际的病。但这里也暗含有黛玉一生养在荣府里的意思,即“荣养人生完”。黛玉一生离不开真实的药“人参养荣丸”,也离不开宿命的“荣府”。
        写完了贾母、两玉的第一次亮相,我们再看看王夫人的第一次亮相,王夫人在第一次见黛玉时啥也没说,第一句话却是冲着凤姐来的:“月例放完了不曾?”在黛玉第一次到贾府,贾母正在兴头上的这么一个场景里,王夫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冷不丁来一句这样的话。尽管暗含着后面凤姐总是拖欠着大家的月例,挪用大家的钱去放私人的贷,但这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意思,王夫人在这种很亲情的场面里没有家常的唠叨,没有天伦的和谐,却来了个十分俗气的“钱”,可见王夫人的格局和气度。再看看贾母和王夫人对于黛玉与宝玉之间交往的态度,当宝玉摔玉时贾母没有责怪黛玉,反帮黛玉打圆场,说黛玉本来也是有玉的,是她娘把她的玉带走了,捏都要捏造两玉平等、两玉有缘的故事。反观王夫人,第一次见黛玉就让她远离宝玉,话虽然说的很委婉,但态度却很明确:反对黛玉和宝玉的交往!直到黛玉表明态度,只与姐妹们玩,不会去招惹宝玉,王夫人才算放过。王夫人对黛玉说这些话的时候,很象农村里家婆反对这门亲事的时候,总会对找上门的姑娘说她儿子如何如何差,配不上姑娘,别耽误了姑娘的前程之类的鬼话。所以第三回贾母和王夫人都表明了对宝玉和黛玉爱情的态度,贾母有意撮合,王夫人极力反对!这种对比很明显,不单单体现在两人对黛玉的言语态度上,也体现在实际的生活安排中,王夫人让黛玉远离宝玉,贾母却安排宝玉和黛玉吃在一起,睡在一块。

        第三回还有另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王熙凤,因为介绍王熙凤的出场的文章太多,这里就不再重复。王熙凤自身的气场不说,略略分析一下王熙凤在黛玉和宝玉爱情里所起的作用。王熙凤一上来是承贾母的意思,一味地夸黛玉,让贾母很开心,可是冷不丁被王夫人一打断,王熙凤也就有些转弯,王夫人只让王熙凤尽点地主之谊,挑几件布为黛玉做些衣裳,生活上照顾一下就行了,用不着把黛玉当自己人看待,这与当初王熙凤把黛玉当贾母的亲孙子要疏远多了。试想一下,林黛玉这么个千金小姐,第一次来外婆家,怎么会少几件衣服?这不明摆着是王夫人在奚落人!王熙凤当然是个聪明人,她一下明白了贾母和王夫人对黛玉不同的态度,王熙凤说早就为黛玉准备好了布料,这定然是凤姐在撒谎,凤姐绝对不会小看林黛玉,更不敢小看林家,尽管林家不及金陵的贾王之家那么显摆,但林家也是四世列侯的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怎么可能不带足衣服到贾府?林黛玉又怎么可能会少了几件衣服?所以后来王熙凤表面上是按贾母的态度撮合宝玉和黛玉,实际有可能会按王夫人的意思操作。从这一回可以看出,王熙凤是帮贾母说话,帮王夫人做事,后来王熙凤也是这么做的。(熙凤道:“月钱也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总之,第三回尽管只是故事的开头,但已经从各主要人物的言行中表明了各自的态度,也预示了剧情的发展和故事的结果。曹公不经意的廖廖数语暗伏了全书的脉络,值得反复品味!
        最后再分享一下他人另一面的解读,杨绛认为曹公的红楼梦尽管写得很好,但还是不免留有些败笔,她举了个第三回的例子。
        杨绛说: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言谈举止,至少已是十三岁左右的大人家小姐了。当晚,贾母安排她睡在贾母外间的碧纱橱里,贾宝玉就睡在碧纱橱外的床上。据上文,宝玉比黛玉大一岁。他们两个怎能同睡一床呢?第三回写林黛玉的相貌:“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深闺淑女,哪来这副表情?这该是招徕男人的一种表情吧?

相关文章

  • 小解红楼第三回

    在经过了第一、二回的背景介绍之后,第三回故事正式开始,主要人物出场,第一个出场的是林黛玉,曹公对姓名比较讲...

  • 《红楼》小解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为此还产生了红学,造就了一批大师,衍生了数不清的红楼研究作品。我先后看过几...

  • 《红楼小解》(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话耳熟能详,但可能有人没注意到,这泪啊,是“辛”酸泪,不是“心”酸泪。表达了...

  • 【耀塔·休闲季】探春远嫁(第三回)

    作者:@洛宸 原作:红楼梦 —————————————————————————————————————— 第三回 ...

  • 红楼梦第三回讲了啥?

    《红楼梦》第三回赏析:宝黛初见,⽣命最美的时刻。 《红楼梦》第三回的精华,当是黛⽟初⼊贾府,以她的视⾓去观看这个钟...

  • 贾宝玉随地小解,元春回家更衣,红楼梦如厕小事,古今有何不同?

    副标题:红楼梦"如厕"记录:贾宝玉随地小解,贾元春为什么回家就更衣? 《红楼梦》之文化|如厕|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

  • 东成红木邀你一起读《红楼梦》第三回:美不胜收的中式家装

    东成红木邀你一起读《红楼梦》第三回: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美不胜收的中式家装》 《红楼梦》第三回说到,“一时黛玉...

  • 《红楼梦》第三回

    《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红楼梦》的第三回,说的是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读者通过黛...

  • 小解红楼——贾元春

    ‘ 贾元春无疑是贾府的命门,她的荣衰也就决定了贾府的衰荣。要了解贾府的衰荣就得从元春着手。 元春第一次露面是...

  • 《红楼梦》第三回

    人生该有一回,用心去读红楼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解红楼第三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rc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