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产品今日看点
未来的机器到底有多厉害

未来的机器到底有多厉害

作者: 非是藉秋风 | 来源:发表于2016-07-26 20:43 被阅读268次

    文/非是藉秋风


    智能机器与人

    大约2014年底左右,曾经读过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布莱恩约弗森和麦卡菲写的《第二次机器革命》,书中着重阐述数字化技术对“金属”力量的改变和颠覆。在如今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相互交融,深刻改变我们周围一切的历史时刻,这本书的确很解渴。与智者同行,我们会感到踏实。

    到底未来的机器有多厉害?

    讲述就从一则古人的故事开始。

    列子

    西周时期,周穆王向西巡游,在异域之地偶遇奇人偃师,偃师向周穆王献技。《列子·汤问》有云:“巧夫!领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这估计是有记载的古人最早对智能机器人的憧憬,而如今我们真真切切地迈向了全面智能机器人时代的门槛。

    把视野放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观察,大约在距今6万年前,在各个方面接近现代人的智人已经在非洲大陆广泛生活。公元前2.5万年智人已经成为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的物种。除了人类自己的体力,驱使动物的力量进行劳作也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方式。公元前8000年牛和马开始被驯养,并逐渐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下面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起点就从公元前8000年开始。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历史进程中,抽出“能量获取”、“社会组织”、“战争能力”和“信息技术”四个主要的指标看看随着时间的流逝到底发生了什么。

    目的只有一个:看看有什么社会发展进程大大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曲线。

    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上面四个指标综合而成的反应人类历史的综合指数,当然也有反映总人口的指标曲线画出来。从公元前8000年一直到200多年之前,曲线出于极其缓慢上升的阶段,到了200多年前曲线突然上升了,几乎是90度上升的,突变意味着发生了大事。

    什么大事?

    四个字:工业革命。

    18世纪后半叶,詹姆斯·瓦特发明和改造的蒸汽机,主要是发明了分离冷凝器使蒸汽机利用煤炭燃烧所产生4%的能量。当然工业革命不仅仅有蒸汽机,它引领了人类第一次机器革命,克服了人类肌肉力量的限制,催生了工厂、大规模生产、铁路、大规模运输等。

    现在,第二次机器革命就要来了。我们正在处于另一次的曲线的突变处和拐点处。计算机和软件及其他数字技术正在使“金属力量”突破种种限制,并且引领我们进入全新的领域。到底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计算机、软件、通信网络及种种数字技术对社会的改变使我们吃惊。计算机开始诊断疾病,和人类进行听说交流,创作高水平的诗歌和散文... ... ...

    正如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改造蒸汽机达到工业革命的程度一样,我们也需要花费时间去改造我们的数字机器。由数字技术引领的这场变革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数字化正在提升物质世界的运转特性。但是这种变革会带来更大的分化,技术进步会把越来越多的人抛在身后,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高。这个不好的后果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但也绝不会自我修复。

    第二次机器革命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

    2012年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可以相当平顺的、无人察觉的、安全的行驶在公路上,研发人员也异常的自信。以前认为有些工作必须由人来完成,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2004年弗兰克·列维和理查德·莫尼恩出版了《新劳动分工》一书深入的讨论了人与机器分工的话题。人们应该从事与计算机相比有优势的工作,但是,到底在哪些领域有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计算机程序可以涵盖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任务,计算机比较擅长知识性工作的自动化,比如“抵押贷款”的审批流程可以被有效的归结为一系列规则,从而可以很容易变为计算机程序。人脑与计算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模式识别。

    2004年美国国防部主办的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一败涂地,而2010年google的汽车已经自如的走在高速公路上。仅仅六年就发生可如此大的变化。

    实际上,一些技术进步缓慢进步发生时间长了,比如一些计算机技术、机器人以及其他的数字化工具。在过去的几年里突然出现了爆发,数字化工具开始突飞猛进,使得机器可以驾轻就熟的完成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各种任务。

    比如苹果公司的Siri语音控制功能,已经成为比较好的倾听者和说话者。人类水平的语音识别被证明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然而最近的一段时期,这个目标就已经基本实现了。

    举两个超级计算机与人的对决的例子。2012年计算机“沃森”完胜了人类最出色的选手。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记得,Alphago以压倒性的优势完胜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九段的一幕。

    介绍一个概念:莫拉维克悖论。

    这个悖论最大的功能是指出了目前的计算运算和人脑的主要区别。这个理念是由汉斯·莫拉维克、布鲁克斯和马文·闵斯基等人于1980年代所提出。这似乎是一个和常识相左的现象:人类所独有的高阶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计算能力,例如推理,但是无意识的技能和直觉却需要极大的运算能力。

    要让电脑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电脑有如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困难的问题是易解的,简单的问题是难解的。

    不过最近的机器人正在让莫拉维克悖论失效。

    RethinkRobotics公司开发出了一款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在工厂工人的“教导”下就能完成某种任务,不同的教导完成不同的任务。波士顿动力公司开发出了一款能够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载重而行的机器人,在冰上滑到也能再次站立起来,还能够在颠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

    Double机器人公司开发了可以帮助人们“步行”至很远的楼层里“看一看”、“听一听”的机器人,2012年这项技术被宣布以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国际大会接受了一篇名为“电子商务模拟研究”的文章,这个作者来自于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机器人。

    最近的数字技术进步的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一切是接下来即将来临技术变革的一小部分,这只是第二次机器革命的黎明,要对这一切有所了解,需要对数字硬件、软件、网络领域的技术进步有一了解。尤其是要对数字技术进步的三个主要特征:指数化、数字化、组合化有深入的了解。

    先来说指数化。

    摩尔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荣誉教授巴特利特说过:“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无法理解指数函数”。1965年戈登·摩尔写了一篇名为“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元件”的文章,摩尔在当时就看出了其中的发展潜力:在保持元件成本价格最低的情况下,集成电路的电子元件结构复杂程度每年大约增加两倍,计算能力每18个月提高一倍,令人震惊的是,摩尔的预测一直持续到现在。在2013年,有科学家预测:摩尔定律在接下来的10年间会逐渐终结。

    摩尔定律如何保持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这是个大问题。略作分析。虽然晶体管和其他计算要素要被物质定律限制,但是这种限制非常“松散”:只是与每秒钟多少电子在集成电路里移动有关,或者光束在光缆中穿梭速度有多快有关。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人类的聪明才智与不断努力。计算行业里的科学家是“人类最出色的修补工”:当填充集成电路困难时,就采用多层叠加的方式,当通信流量超出了光缆可以承受的限度时,开发出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一次又一次避开了物质世界的限制。

    指数增长的魅力在于:这种双倍增长一段时期以后,后面的数字会直接推翻前面的数字,看起来好像是,所有的增长都发生在最后的几天,貌似前面什么都没有发生。

    国际象棋

    关于这个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国王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提出的要求:奖励粮食,条件是后面一个放的米粒是前一格的两倍,国王以为这个人很谦虚。结果一直放下下去之后发现这要比全世界所有出产的粮食还要多。

    发明者的头被砍了下来。

    其实在填完32格之后,国王已经需要40亿米粒了,这时候国王才意识到数量的庞大。但是当填充到棋盘的另外一半的时候,情况就麻烦了。

    上面举的机器人的例子都是2006年之后出现的,摩尔定律虽然早就开始了,但这是属于“棋盘另一半”的技术。指数增长使得我们前面提到的许多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发展到无法想象的地步,这就是指数发展最大的魅力。目前,特别是最近几年,指数增长已经把人类带入了棋盘的另外一半,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新天地。

    再来聊聊数字化。

    19世纪英国的开尔文男爵说:“当你衡量你所谈论的话题时,如果能以数字表达出来,说明你对这个话题略知一二,当你无法用数字表达的时,说明你的知识是贫乏的不能令人满意。”

    最近的数字化技术,使得之前很多不能数字化的东西可以数字化。数字化增加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数据堪称科学的生机和命脉,还是塑造“第二次机器革命”的第二大动力。

    第二次机器革命的第三大动力:组合式创新。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说过:“如果你想拥有出色的思想,那么你必须拥有很多思想”。

    为什么我们不会担忧创新会穷尽。解释一下。

    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创造和发明构成的创新进程,会带来技术领域极大的发展和提升—这种发展和提升会最终开拓、挖掘出原始创造和发明的所有潜力。

    另外一种观点:创新所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的和新鲜的事物,而是把已经存在的组合的起来。

    数字创新就是一种纯粹的组合式创新,每一步的发展都会成为未来创新的一块“积木”,进步从来不会停止,只会不断的累积,数字世界从来不收任何界限的限制,能扩展到物质世界,使汽车和飞机实现无人驾驶。

    让机器变的更智能,正如美国GE在其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的理念中提到的“打破机器与智慧的边界”,机器不再是冰冷的金属,或者推一下走一步的被动式的物体,而是会思考的机器,慢慢的走向“奇点”。

    组合式创新的例子太多了: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网,facebook社交网站等等。

    如果说重组创新正在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积木”迅猛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知道哪些组合是有价值的。组合式创新永远不会结束,唯一的不足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处理加工所有快速增长的新思想和快速增长的“积木”。

    所以接下来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提升我们对思想进行重组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更多的人加入,不过数字技术的长处正在于此。其实数字环境就是一个大重组试验场。

    举个例子。

    太阳耀斑

    美国航空航天局尝试提高预测太阳表面耀斑能力的例子就是很成功的例子。对航空航天局来说,以较高的精确度来提前预测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便把面临的挑战发到网上凝聚众智,最终的结果是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曾经在航空航天领域耕耘过的人而是一位退休的无线电频率工程师,磁重联理论正好可以解决航空航天局提出的问题。

    最近,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公司都采用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做法:把创新挑战和难题向公众开放。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开放式创新或者“众包”。解决方案的提交者更多是“边缘”学科的人。

    有两个因素可以加速即将到来的第二次机器革命:第一、人工智能。第二、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第二次机器革命将是数不胜数的智慧机器和数十亿互联互通的智慧大脑结合在一起,发展的具体结果我们不知道,但是一定会颠覆这个世界。

    颠覆就意味着重新洗牌,说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机器替代人,面临失业是最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新旧交替之际,当然从今往后很可能是一个“新常态”了。哪些职业最不容易失业?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厨师,园艺师、修理工、木工、牙医、家庭健康护理工等牵涉到感觉运动、思维能力、模式识别、沟通能力的工作在短期之内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极低。

    坏消息是:这些职业将面临最激烈的竞争,劳动力两极分化会异常严重。

    结尾

    ※“机器并没有把人从天然的难题中隔离出来,而是让人更加融入进去”

    ※“技术是上帝的礼物—除了生命之外,他可能是上帝赐予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它是文明、艺术和科学之母”

    第一句话是一个飞行员说的,第二句话是物理学家戴森说的。可见,智慧与职业、身份等外在因素关系不大,王阳明说过每个人心中的“良知”都是平等的。

    ———且待下回分解———


    在下非是藉秋风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为您呈现深度阅读的平行世界。

    我会珍视您的每一条评论;
    如果本文使您受益,请酌情点赞、关注、分享或打赏↓↓↓(*^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来的机器到底有多厉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qto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