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或许就是龙应台想要告诉给我们的生活与生命的本真,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我们一次次的目送着儿女远行的背影,就如同当初父母目送我们一样,我们终将不再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永别。
再有几个月,小彭就满14岁了,从生理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变化,预示他已真正的进入了青春期,我也明显感觉到他从我身上渐渐一点点剥离的那种撕裂感,一次次目送着他和同学们远去而欢快的背影,我眼中起了雾,心中涌起无限落寞与感伤。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的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满怀着好奇与憧憬降临到世界上,积极力图将自己与整个世界建立起联系,渴望被理解被认同。青春年少的小彭身上有我回不去的过去,而我身上却有他渴望的未来,两种不同思想交融与碰撞,体现出我们不同的立场与观念,因此矛盾有时也一触即发。
一直以来对小彭的教育我比较的严苛,因为他的性格从小就比较张扬,我必须得适时的压制他,才能让他学会谦卑与自省。压制他但却从不限制他思想和行为上的自由,不过份的溺爱他,是因为不想有一天他会反过来左右我的生活,我希望他能有独立的人格,起码站在人群中,永远不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独到思想和不同见解,能更理性更准确的对自己的人生定位。
由于小彭的性格开朗,在学校表现出了极好的人缘,刚开始我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欣慰,平时我不太愿意干涉他交友的权力,相信给他一个大的框架,只要不出格就行,但后来渐渐发现他身上有了一些不良的习气,同时别人也反馈给我一些信息,我隐约感到一丝不安与焦虑,开始刻意去留意他身边的人,慢慢的发现了问题。昨天放学后,小彭又一次在学校逗留迟迟不肯出来,我有些生气,直接对他发了火,小彭坐在车上一言不发表示沉默,理性回归后我意识到,必须让他内心深处真正触动才会有效果,否则一切都是枉然。晚饭时,我和小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谈起了关于他身边朋友的事情,刚开始他看似轻描淡写的刻意在敷衍我,我不愿意和他拐弯抹角,避重就轻的谈下去,从小我和小彭的沟通方式简单直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需要做过多解释与辩解,我们也彼此习惯这样的方式,简单明了,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然后再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时小彭语气有些哽咽了,他说妈妈你今天说的,我已经意识到了,我的家庭教育和别人不同,我有优良的家风和品质要传承,必须要有选择性的交朋友,其实我想结交更多朋友的原因,并不是想怎么样,也不在意他们学习品质的好坏,只是害怕孤独,特别害怕落单,害怕被同学孤立,我必须刻意去迎合他们才能保证身边永远有一群人拥着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我每天都笑容满面的,好像没有什么烦恼似的,其实这样我也很累,跟戴了一个面具一样难受。听完小彭的哭诉,我有些始料未及,一直以来,我以为小彭是一个特别阳光大气的孩子,没想到却是他的内心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有他青春期成长阶段特有的烦恼。多久没有和他这么深入的谈过心,我已经不记得了,只清楚记得他一次次努力的想挣脱我们,我却什么也抓不住的无力感,今天他终于畅开心扉对我倾诉,欣慰之余不全是感动,更多的是内疚,这么多年来我努力培养他的理性的思维和自律的能力,却忽略了他还是个孩子,需要成长,需要去历练,作为父母我想给他规避所有的风险,却忘记了他要学会自己长大,要独自面对挫折与失败。此刻看着他迷茫的眼神,我必须迅速的做出判断并给他肯定的答案。
近年来,我关注了一些关于青春期孩子管理公众号,每天定期会推送一些文章,大多数我都会仔细的阅读,青春期孤独感这个话题是经常被提及的,这是青春期孩子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一下子增多了:不仅要作为子女,还要当学生;在同学中,想成为被人接纳和喜爱的人;生活中又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对于他们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他们又想表现得独立和成熟,于是一方面特别需要和别人探讨和交流,一方面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所以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这种孤独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青少年会逐渐获得一种熟悉自己、对自己有信心、有把握的感觉。这时,既能够独立思考,也会乐于与人交流了。
既然这是青春期特定的烦恼,那它一定是共性的,因此告诉小彭也不必过多的困惑,更不需要刻意的去迎合与讨好别人,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完善,以特有的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认可与信任才是真正的安全感。最后依然是我不断重复的那句话,多读书。读书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丰厚的精神生活世界,让你的思想凌驾于烦恼之上,能够在层层迷雾之中清晰的看清自己的本心!
抽丝剥茧后,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最终小彭释怀了。他说妈妈你果然和爸爸说的是一样的,只是当时爸爸说的时候我不太理解,现在你帮我分析后我彻底理解了!
我亲爱的小彭,不管未来你将会走多远,在你需要的时候,我们永远就在你一转身的距离默默守护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