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之前有负责过几次ToB的后台工作,最近的一个项目正巧也是一个客服工单系统的项目,所以本次的复盘想针对后台管理管理系统做一点分享。一共包含如下几个点:
1、在对接需求时,你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在设计后台管理系统时,我们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设计思考框架应是什么?
3、如何将业务进行解构后再重新将其纳入你的设计中。
4、上线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体验提升。
本期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应该如何与需求方进行一次(可能不止一次)的友好交流(微笑式撕逼)---对接需求时,你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我的工作背景是这样的,我接到这个后台需求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个交互设计师和产品沟通过一次了,所以相当于我是半路上车的人。我这里是和这位交互设计师进行的需求沟通--结果可想而知,职业通病:处于对需求的理解,我的小伙伴已经有了初步的框架,所以在第一期的需求中,沟通出现了大量的反复讨论。所以在第二期的时候,我提出了我要自己去和产品面对面的需求。第二期的需求还没有进行评审。所以我开始了我的参与需求的道路。
在需求的介入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与需求方至少有一次的深入交流、需求立项尽量在场。
1、及时提问与质疑
大家都知道电的传播是有损耗的;同样,信息的穿搭也是具备损耗属性的,所以我希望我自己能有一次真正和需求方面对面的机会;因此我在需求评审会之前找到了需求方,和他们进行了一次交流。抛去无效的交流外,我的整个核心语言框架是这样的,希望可以和大家进行分享:
这样聊下来,你就会知道目前的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需要对这个产品做哪些改造;当然这其中肯定存在一定数量的个人观点,所以在会上,我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比如之前会上有个比较令我困惑的点就是,系统本身已经存在了一个新建的入口,且是非常易于操作的,但是需求还是希望在其他不同功能模块中也要有这样的功能入口,重点是每一个都要,这其实对设计与技术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整个系统的逻辑中,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因为我们还是要分权限角色,且有的功能模块只是一个数据浏览的页面,没有操作区域,只是因为一个添加操作,就破坏整个系统的一个业务逻辑,是不合适的。所以我在会上就问了一下这个问题。
2、模拟场景
在需求立项会上,当产品与需求方在阐述自己的需求的时候,我自己也会在心里根据需求的描述模拟一份草稿,这样的好处是不容易开小差以及去筛选需求,你也可以对整个产品的框架有一定的了解。当遇到逻辑颗粒的时候,你要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你可以用疑问的句式来重复需求方的话,目的是让需求方再一次复盘自己的需求是否合理。
3、敲定排期以及本时间段内
因为后台管理系统具有业务复杂的属性,所以在交互设计的工作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工作量,出了各个模块之间的业务配合以外,你还有注意页面本身的交互逻辑。
所以一定要将系统功能的优先级给排出来,你可以找产品一起做这件事情,先将功能框架排好,再将功能分到所属的对应关系中,先让优先级高的功能投入开发,次级的功能紧随其后。
二、在设计后台管理系统时,我们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设计思考框架应是什么?
在思考之前我们可以先想想在设计B端产品的时候,要考虑与C端的不同:1、交互设计师并非被动的接受某个单点需求,也没有既定的模式去执行。
2、要以全局的思维去设计,去规划更好的方案。
这之后,我们要从需求的角度来统筹考虑,思考各个模块的关系,是否存在相互支撑,相互限制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在后期的交互稿件中,才不会顾此失彼,在评审的时候无法回答各方的质疑。
每个功能中有不同的模块,一个功能组可能不需要多个模块的支持,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全盘考虑功能与功能之间的配合关系。
3、交互文档的布局。
交互文档在输出的阶段中最好以系统的框架为搭建原则,这样的话,有助于在渐渐累加的交互结构中,可以清晰的区别和厘清功能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方便其他人员在后期的使用中,可以清晰的理解的你的交互方案,减少多余的沟通成本。
4、后期的宣讲。
宣讲的过程中,首先要将本次项目的背景交代清楚,目标是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方的质疑,因为你要明白的是,大家的目的是为了产品更好的体验,所以千万不能有负面情绪,这也是评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他关于项目本身的问题,那就是你对需求的理解,以及你和产品经理沟通的深入程度来,就像我第一部分写的那样。
好了,这一次的分享就现到此为止,有想交流的可以互相交流。
下一次分享的2个主题是:
3、如何将业务进行解构后再重新将其纳入你的设计中。
4、上线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体验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