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载悠悠
今天要谈的是“财富”。有朋友可能会问:“怎么最近几篇文章都在谈钱、收入、财富?”
为什么会这么在意“钱、收入、财富”?
答案是我有想做的事情,而这些,都需要钱才能实现。比如我想再买一套房子,想有自己的工作室,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想每年能有高品质的旅行,想老年的时候衣食住行无忧,想以后能成立一个基金用于鼓励女性多接受教育……
这些都需要钱,有钱才能实现,所以我需要赚钱。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有梦想要实现,有感到快乐的东西想购买,所以,也需要赚钱。
近期读的一本书《财富的理想国》中,作者一共写了关于财富的117条“法则”,而第一条法则就是——谁都可以赚钱。
只要我们关注财富,有行动有付出,我们都会得到财富。当然,光这么想想,财富不会自动上门的。那么,再看下一个规则——销售是获取财富的基石。关于这个法则,作者这么写到:
财富之路上无论做什么,都会涉及销售:销售你的技能,销售物品,销售创意。离开销售,你就不可能赚钱。销售是核心的核心,每一个有钱人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而每一个穷人却都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利用假期做过三天促销员。
穿上可爱的小裙子,每天早上7点从学校出发,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超市,和另外一个女生在超市门口支起一个摊位,摊位上摆满娃哈哈的营养快线。我们则带着便携扩音器,一遍遍的重复招揽生意的话术,吸引路过的人买饮料,一直到晚上7点多结束,再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回学校。三天之后,我坚决不干了,领了90块钱后,我打电话给我妈,一边摸着肿了的小腿,一边哭唧唧的抱怨。就是在那时,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并准备考研。“太累了,我这辈子必须靠脑力吃饭,再也不干体力活儿了。”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其实是为自己做了个简单的定位,套用这个规则,就是销售“知识技能”。
当然,我绝对不是“忽悠”大家都去考研或者成为脑力劳动者。事实上,我看到周围很多人靠手艺打拼(想想做个头发要价一千多的Tony老师),或者通过做生意(想想已经开了几家连锁店的中学同学)实现了财务自由。
我们需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或者反过来,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短处(或不想做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定位。关于定位又是一个话题了,定位绝不仅看自己的优劣势,更重要的是看市场需求,这个话题留到以后详谈。
定位清晰之后,有了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了。
不要觉得这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的东西为什么会一直在谈,就是因为还有很多人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我从去年10月份,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也开始关注成功人士的发展路径。通过观察,我发现一个有趣又让人深思的结论——越是成功的人,就越是努力,越是充满活力,这样的状态促使他们更加成功和自信,而不断的成功会让他们尝到努力的甜头,更加保持努力和良好的状态,良性循环,这些人的成功速度惊人,或者说呈指数增长(不了解指数增长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文章《关于收入——必须思考的事》)。而越是不努力,成天死气沉沉,拒绝成长或者每天活在自怨自艾里的人,进步几乎停滞甚至在倒退。我身边就有大学本科毕业,因为工作上遇到一些挫折就放弃工作,天天闲在家里什么也不做,奔四的人仍然靠着父母退休金生活的人。
“时刻保持警醒、充满活力,我们就不会陷入无动于衷和停滞不前这种老化、衰退的生活状态中”,这是《财富的理想国》中第29条法则“赚钱永远不嫌晚”中,作者写到的一句话。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我们都是普通人,选好方向,不断努力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法宝。对我来说,要销售“知识技能”就需要不断精进自己的知识技能,同时要关注市场,不要让自己的知识技能落伍。对销售其他东西的人来说也一样,比如销售物品的人,就需要不断思考物品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否找到了足够多的精准用户。总之,需要真正投入精力,不断迭代完善自己。
最后要聊的一个法则是——财富法则40“让支出低于收入”。
这句话看上去是句废话,这道理还有人不懂吗?但我确实见过现实生活中有控制不了消费欲望,常常刷爆信用卡的人,电视里这样的事就更多了。
有多大能力,就过多好的生活,也应当快乐地生活。如果挣的钱不足以让你每周都能享受一瓶香槟,那就一个月喝一瓶。
好了,一起来总结一下。
对于财富,首先我们要有信心——谁都可以赚钱;其次要明白“财富路上无论做什么,都会涉及销售”,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然后不断努升,让你的销售保持良性循环;最后,财富能积累下来,不光要开源,也要节流,“让支出低于收入”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我是悠悠,HR老司机、个人发展咨询师。希望我的日更,能给你带来一些收获。我的微信公众号是:悠悠谈个人发展。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