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岳母为核心的一组亲人们
谢谢了,我的亲人
兰善清
央视《谢谢了,我的家》节目,几湿泪眼,家的万千恩情走心,触碰着所有人的泪点,难忘,永生难忘!帝王将相、清流名士的家有故事有说的,寻常人家又何尝少了那同等的话题?
大哥、二哥经常向我说家事,屋檐下、火炉边、餐桌上、亲人堆里,他们说得情牵意挂、情怀满满,我记着了,暖暖的,把祖辈的事儿搁到了笔端:不曾谋面的曾祖、祖父身世如烟又清晰可见。曾祖忠厚本分,生存低微,生活憋屈,如今远离祖坟墓园地段的他那座悬置在狭窄高坡坟冢足以证明生前的窘迫。精神遗产倒是有些,那就是不与人为敌,管好三尺门里及其三尺门外。爷爷传递上辈基因,老实诚实,善良至上,从不结识七沟八梁的混混,人善被人欺这老话踏踏实实印证在他身上。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土匪绑架时,预感到此一去不会有好果子,定要从他身上榨取钱财,于是他把家里仅有的三块老人头银元装到扎着的两个裤腿里。临别时给奶奶说:“好好带儿子(爷爷仅一独子,即我父亲),行乞都好,千万别当土匪。”被绳捆索绑到三十里外的山寨,一去就被反绑吊打,打得牛一般的昂昂叫,实在受不了时给土匪掏出一块。有油水,第二天打得更凶,咬咬牙掏出第二块。第三天土匪依然不依不饶,仅剩一块掏给了土匪,看无休无止,想到明天再无所掏就在土匪放他吃饭的瞬间,自己上吊了。
记住爷爷的惨死,奶奶与儿子孤儿寡母寄养到奶奶娘家,培养独子。娘家有些家底,姥爷送外孙读私塾,只供了三年,家产破败。奶奶与父亲只好来到奶奶娘家尚有的一块薄地上搭草棚住下,就着一亩三分薄地糊口。已通读了四书的父亲,小青年时就成长得一表人才,清隽爽朗,长相酷比,所读之书又富有了他内美,从里到外都散发美男子的魅力。给人家拨婚期,写八字,掐算农时,唱待尸歌一人可以包场一个夜晚不重词;讲天文地理、前朝八代,娓娓动听,被人尊重得什么似的。唱山二黄远近鲜有能比,嗓音的清澈明亮走哪哪都是舞台,靓男倩女围成堆,人脉因此陡增,土匪中不少人也成了慕名的听众,知道父亲就是当年他们敲诈的那个老实农民的儿子时,惶恐得托人给父亲道歉。父亲一生朴质,没去找恶人算账,反而不以恶报恶是他最大的处人之原则。
父亲的后半生烙印在我心里。我自小跟他睡,每天劳作罢,洗了澡,他吸一袋烟便坐到五屉桌前,抽开屉子双手端出一册古书唱读起来,这时母亲在门外打草鞋,乡村的夜晚属于父亲的书声、母亲的哧啦哧啦打草鞋声和临窗吹来的水田的蛙声,恰似和弦,微醺让我入梦。读书、劳作与田埂文化给了我幼年以极大的陶冶和情操的植入,到现在听了蛙声,莫名的感怀便袭上心来。晚上不看书不能入眠,我的俩孩如今亦是。父亲骨子里是书的贵族装潢,所以他很多方面与众不同。我小时候常在他放工回来的路口等着,一到就从他肩上接下锄头或挖撅拿回家,让他轻松一下缓缓步。这时我留心他劳累后的模样依然是衣面整洁,戴帽周正,旱烟袋搭在肩上,不像有些农民一脸泥土,赤裸上身,弯腰巴弓,将烟袋别在屁股后面的裤腰里一甩一甩的,很没样子的那种。他常说男不露脐女不露皮,对自己尊重对他人亦是尊重。这种庄稼人的风范迁移到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个个都讲究扣扣整衣,行止端方,不猥琐,不邋遢,不吊儿郎当。回家后,我给他盛饭,给他端洗脚水,给他朝很长的烟袋杆上的烟袋锅里摁烟末,出工时给他烟袋杆系着的布袋里装满烟,给他递衣服,拿帽子,有时送饭到地里......这一切不是他要我做的,而是不知不觉就做了,在这样一个父亲面前这一切做得无意识。晚年贫病交加,病逝于县医院门诊部,我攥住他手打点滴,随着药液由慢到停,他的手也由热变凉,最后他只温馨的望了我一眼,平静的、轻轻的合上了两眼。
自此床边父亲的唱读情景只能在我幻觉中出现。
母亲和天下所有慈悲母亲一样,善良,勤劳,克己,不争。旧社会的贫家女,与文化无缘却与有文化的父亲相濡以沫,相依相宜。她虽一字不识,连钱都不认得,一辈子手里没过过一分钱。涉文的事儿老人家一点也没辙,但她从不踩有字的纸,烧火柴再湿也绝不用报纸引火,对文化奉若神明。我高中毕业一年后任生产队民办教师,母亲背过身叹息了一句:“我娃也当上老师了!”好欣慰的样子。我听到肃然一振:儿子这个小获得算什么呀,妈妈居然从心底升起一份珍重,一份满足,可见一向似乎与文化绝缘的母亲对文化并不冷漠,并不远离啊。教书是传播文化的文化人,儿子担了这差事,何等长脸,当妈的当然比过年都心怡。然而在我考取大学临走的那天,老人家却在后檐沟嚎啕大哭。我一时愣怔,这咋啦?妈妈您不是早晚祈祷儿子能够走出去么?一阵劝慰后老人家止住了哭声,破涕为笑。我懂了,母亲喜极而泣啊!虽不识字,看得出她幸福着文化儿女的幸福,快乐着文化儿女的快乐。虽没显性文化,但她的自束、克勤克俭、心灵透明这些隐性文化都化作无形教养播撒在我们身上。
婚后我遇上岳母,这位出生大巴山深处的女性是追随西进革命队伍的岳父来到郧阳的,她年轻时一根又粗又长又黑的大辫子甩在背上,青春魅力不逊舞台上的喜儿。在我认识她的时候,岳父病逝,她辫子剪了,容颜也衰了,唯有一脸的慈祥和沧桑。她拉扯八个孩子从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落实政策进城,挤在一个锅连床床连锅的城区小套房里。那么可怜,她仍以极大的善意接待方方面面的人,无论亲疏;拥堵的时候,一床挤五六人,一锅吃十几人。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她怀里脱掉襁褓,蹒跚学步,直至上学。她也不识字,没受过一天教育,但她来自大巴山的质朴、和善、开明、博爱,无时不体现在她一举一动中。丈夫去世时,她苦干了眼泪,擦干眼泪后,她在农村租居的一间半土房里鼓励八个孩子完成学业,个个至少读到初中,为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没有工分,她顶着太阳下地挣,乡亲们没少为难她。进城后,儿女们就业都是她亲自跑的,见人即说好话,哪门不好开她蹲守哪门,她为儿女铺开了一条条通往稳定生活的路。对她老人家的崇敬来自于潜移默化的积淀,所以,喊她妈就是发自心底的叫亲娘,不是敷衍式的称呼。在背后我也不会称她丈母娘、老丈母,这些称谓我说不出口,那对她是亵渎。敬称时我称岳母,面叫时就喊妈。她的影响是显见的,迄今她健在的七个儿女十三个里外孙及其重孙辈,个个乖乖男乖乖女,在青春叛逆期都是省油的灯,听话,爱学,上进,指哪走哪,蕙心兰质。这让我们对儿女的教育省了很多心,我也从此信了作家毕淑敏那句名言:一个好母亲影响三代人!
岳母逝后我心里一直万分悲催!
这样的母亲陪我们终老多好。她的人品和胸襟让我出身农家的向善向好向上品行得到更好感召,并成为我不断修为的动能,催动我做人作文,以文达人,关注贤达,发善幽微。有人说好的教育是拼爹的,其实应该说拼爹亦拼妈。
我的亲人们,你们都化作了长风,常萦我之家门。
我的眼前总有一片青松,旭日明媚,百灵清脆,祥云慈航,那是我的亲人之精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