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情绪

作者: AB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1-05 21:53 被阅读133次

刘翔平先生在《神经质人格》书中,提出:“人格是由认知、行为、情绪组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动力机制。人格影响着人的处事方式、内心体验、对世界的态度和基本信念。人格不易改变,因为它是习惯、遗传和长期接受的教养方式的结果。”

认知即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每个人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思维方式,它是我们从小到大从经历中获得的经验。行为则是我们对外的表现。情绪与一定的认知和行为相匹配。三者之间互相影响,比如正确的认知带来良性情绪与积极的行为,良性情绪和积极的行为反过来又支持正确的认知,形成良性循环,负面的认知带来负面情绪与消极的行为,负面情绪与消极的行为同时加大负面认知的扭曲,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它们是一个铁三角,互相影响。

人的理性可以改变认知,意志可以控制行为,而情绪则无可奈何,所以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从认知和行为来着手解决心理问题。这两种研究方法便是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诞生,主要通过调节认知入手,进行心理治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和贝克雷米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师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与分析,使其学会能够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这是一种认知的、直接的和主动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点上,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的功能与角色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根本的不同。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

贝克雷米疗法

TBD

行为疗法

TBD

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是对认知和行为理论所存在缺陷的一种批评和发展.

Paste_Image.png

参考资料
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理论

相关文章

  • 2019-01-16

    认知——情绪——行为理论 认知—情绪—行为交互作用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认知过...

  • 《其实你很好》第二章 焦虑到底从何而来

    认知金三角:认知、行为、情绪。积极的认知,可以激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固有行为会让我们在一个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圈里循...

  • 认知、行为、情绪

    刘翔平先生在《神经质人格》书中,提出:“人格是由认知、行为、情绪组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动力机制。人格影响着人的处事方...

  • 是事情决定了情绪?还是情绪决定了行为?

    在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的书中,他提到了情绪、认知、行为构成了认知三角。情绪影响认知、认知影响行为、行为...

  • 情绪改善可疗愈部分疾病

    情绪与个体的生理、认知、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情绪可以引发生理的、认知加工及行为的变化,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又会影响情绪的...

  • 认知行为疗法的启示

    认知行为疗法的启示 一,认知行为疗法对情绪教养的启示 什么是情绪疗法的abc理论 事件,情绪,认知。 a刺激性事件...

  • 终结拖延症

    认知,情绪,行为最重要。

  • 认知、情绪和行为

    这次的课程和朱老师以前讲的关于情绪管理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专业性更强。以前只要辰爸说我,我就会反驳,心里就会不高兴...

  • 心理随笔:回顾情绪现象,重视情绪决定性作用

    关于认知与情绪,打个比方,情绪是欲望需要未满足的认知结果,可以戏虐为认知是老子、情绪是儿子。可是情绪又是行为动机的...

  • 怎样克服令人沮丧的拖延行为?

    理论基础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层面给出了拖延症的解决方案。 认知层面:要看清拖延行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行为、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e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