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们的岛国邻居日本,作为吃货的中意轩,自然是最关注日本的美食,如今济南遍地开花的各种日本料理店以及网上各种火爆的寿司外卖,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日本百姓而言,那些精致的有些奢华的刺身、各种天妇罗、包裹着新鲜食材的寿司并非是顿顿都可以吃到的(就像我们不可能顿顿吃到北京烤鸭一样),而拉面才是寻常日本百姓最中意的家常美食。
就像一篇美食文章里写的那样:“日本人对于拉面,就像中国人对于米饭、馒头,有与生俱来的亲厚。拉面迎合了日本的快节奏生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拉面馆,这点就连没有到过日本的人,透过电视镜头都无法忽视啊。心情不好的夜晚要点一碗拉面,边吸溜爽滑的面条,边将坏心情过滤掉。下班后的黄昏要吃一碗拉面,洗涤一天的疲惫。聚会后的夜晚,宿醉后的清晨,孤独寂寞时,快乐团聚时……太多太多的时刻,需要用一碗“带着固态的亲情与流质幸福”的拉面来慰藉。”
【日本拉面的历史】
据考,日本的拉面源自中国。日本最早关于中国面条的记载是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后,用面条来款待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国。中意轩想,在那个日本人还在主要靠吃各种海里打来的鱼而活着的单调匮乏的时代,面条这种高贵的食品,也就只有大名这样级别的贵族才偶尔有幸吃到吧?
到了在明治时代早期,由于明治五年时日本和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使得大批华侨迁徙定居在日本三大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因此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便有了“中华街”的形成,进而咱们中华的美食也随着带到了日本,而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出去的。拉面是横滨中华街常见的食品。当然,当时还没有拉面这名词,当时的日本人称拉面为“龙面”,也就是指龙吃的面(我们是龙的传人啊,还有大清朝的龙旗)。而且当时的日本拉面店,店主人和店员都是穿着中国式的服装作为制服,起初,这些中餐馆的顾客大部分是中国人,后来日本人也去那里就餐,对中餐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中国人也走出中华街,到其他地方的餐馆工作,从而使拉面步入日本社会。
住在横演中华街的华侨,大都来自广东或福建,因为南方人习惯以盐调味,所以最初的拉面以盐调味、而以鸡骨或猪骨熬汤的汤面为主流,但是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有些拉面后来改以酱油调味,并且逐渐加入日本人喜欢的干松鱼和海带等材料,因此才有传统的日本拉面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美国占领统治日本,来自美国的廉价面粉和从中国战场战败回来的日本鬼子(对,中意轩管侵略过中国的日本人都叫日本鬼子)使得中国风味的面条大行其道。二战后的一段时期里,日本各地的中国人和从中国人那里学过手艺的日本人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风味不同的拉面,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拉面文化的大发展。
所以,所谓的日本拉面就是日本采取中国面食的精华,加以研究制作出来的日本式中国拉面。传统的拉面经过日本人不断地研究改良与创造,成为了现今所见,日本独有风味的一种面食,拉面不但被日本人发扬光大,其影响力更扩展到全世界。许多日本以外国家的人,都认为拉面是从日本发源的食物,甚至有许多中国人也有同样的误解。(说到这里,中意轩真的是感觉很可惜,想想很多原来中国的东西,围棋、插花、茶道……很多原本属于中国的精华文化,因为国人的不珍惜和各种原因,被日本学去之后发扬光大,现在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日本文化精髓了。)
关于日本拉面和中国拉面的区别,这又是一个宏大的话题,简单的说:中国拉面和日本拉面最大的区别就在面和汤上。在中国,拉面是大厨们和好面之后手工拉制而成;而日本的拉面则是用刀切出来的,而且压面机更常见。中国的高汤多是以猪肉、牛肉或者海鲜熬制而成;日本拉面的高汤则主要是在猪骨汤内加入其它调味料调制而成,如酱油、味增等等。 日本拉面的汤头,可以说是日本拉面的灵魂。中意轩觉得专注细腻的日本人比较喜欢在小地方做大功夫,比如面的配方,汤头的熬制,都精益求精,由此而产生了闻名世界的日式拉面。
(以上内容,中意轩收集整理自《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2009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研究》(1999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百度百科、知乎等)
日本拉面构成
一碗正宗的日本拉面,可以分解为:面料、配菜、汤底、着味、调味来看。
日本拉面的分类从面料上来说,日本拉面分为3种:素面、乌冬面、荞麦面。其中荞麦面呈浅棕色,面条比较细。
从配菜上来说,又分为:叉烧面、馄饨面、排骨面等等。
从汤料上来说,日式拉面有四大汤系:酱油拉面、味噌拉面、猪骨(豚骨)拉面、盐味拉面。
日本有三大拉面,分别是:札幌拉面、喜多方拉面和博多拉面。
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中意轩对日本的拉面文化很感兴趣,但是在济南的日式拉面馆里,目前还只是在夏天的时候去过宽厚里的吾田家,和前不久山师东路上的博多九州家。
去吾田家的时间已有点久了,就来简单说说博多九州家吧。
博多是日本九州首府福冈县福冈市的一个中心地名,博多豚骨是日式拉面的一个代表性流派。
博多拉面(博多ラーメン、はかたラーメン)是以豚骨汤及细面为原料的日本拉面。特征是乳白色的豚骨白汤。博多拉面是豚骨拉面的始祖,制作所需的是“豚骨汤”和“细面”虽然用的是浓郁的豚骨汤汁,但是制作过后吃起来却是清谈爽口,让人久久回味。
好吃的拉面必須包含汤、面、具(配料) 等三大重点:
据说,豚骨拉面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将强火炖出的豚骨溶出骨胶混于汤汁之中,豚骨加上秘制的配料一起大火催煮十几个钟头,骨中胶原蛋白尽溶于汤中,形成浓稠白玉的原味汤汁,在此基调上调和出或香浓,或麻辣等多种口味。据说一碗好的汤汁如香水一般,能够喝出前调、中调与后调。每一根面条都沾满骨汤,让人久久回味。食客可以在拉面里根据自己口味随意加入各种配料,将它升级为自己最爱的那一碗拉面。
虽将日式拉面里的汤比做灵魂,但是成就一碗好面的面也绝不能差。标准的博多拉面只有2毫米左右的粗细,面质可分软、中、硬口感,不同的口感迎合不同人的需要。虽不是手工拉面,但韧性与爽脆结合,吃起来像略微煮沸的方便面。吃拉面讲究汤宽面紧,此道理放之“汤面”而皆准,很简单,不为别的,只为能最完美的保持面的劲道口感。
叉烧、笋乾和青菜是拉面不可缺少的配料。五花肉必须经过蒸、煮和熘的程序,笋丝和青菜也都是经过细心挑选,纤维细緻又新鲜者才有机会加入拉面的行列 。
【位置】山师东路21-18号,靠近经十路那头。簌玉平民药房对面。
【环境】位于二楼,进门有个小吧台。木质的楼梯有些狭窄,坡度有点大,踩上去发出声音,很有feel,但是对于年纪大的人可能不太方便。好在来这边吃饭的多是附近学校的年轻人。
二楼布置的很温馨。上来楼梯,左手是操作吧台,服务员很热情的打招呼。右边是博多九州家的LOGO墙,楼梯口的一角还有一个微景观。
中意轩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透过干净明亮的大落地窗,可以看到山师东路上的车水马龙。大概有十多张餐桌,也可以围坐在吧台的位置上吃饭。店员穿统一黑色工作服,都是年轻人。
【菜品】芥末章鱼,芥末不是特别冲,章鱼切块比其他日料店大,很好夹,吃在嘴里满满的厚实感,中意轩喜欢。
【白玉豚骨拉面叉烧肉】骨汤汤头很鲜香,可以尝到浓浓的香甜骨汤味。里面的叉烧肉很实在,量足,整齐的码在面汤上边,让人看了食欲大开。硬质的面条更有嚼劲,口感不错。还有中意轩喜欢的溏心蛋,做的很到位,蛋黄像融化的奶油。紫菜、芽菜、腌制的调味笋、青菜等,虽为配角,却也缺一不可,助于口感叠加。
【白玉豚骨拉面猪软骨】汤和面与叉烧肉的一样,只是叉烧肉换成软骨肉。里面放的是好几块猪软骨肉,每一块肉上都有软骨,无肉不欢的中意轩喜欢。
中意轩吃的时候喜欢先喝汤,然后吃掉上边的配菜和肉肉,最后吃掉面条,然后把剩下的汤汁喝的干干净净。
最后来一张博多九州家的菜单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