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情绪时,通过觉察确定情绪背后的需求,试图通过情绪表达满足需求,这是一个路径,但是每个人其实都在关注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真的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自我满足,通过自我关怀来自我满足!
今天我们来聊聊自我关怀!
01、说一个最近的亲身经历
我从小到大脸色一直不好,偏黄!后来青春期又冒青春痘,再加上我一个洁癖的习惯,每次冒痘我就喜欢抠、洗等处理,最后导致脸上落了很多痘印。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中说每天用热毛巾热敷促进脸部新陈代谢可以祛痘印,这个道理说得通,应该有效。
所以,我尝试的用了一个月,每天早晚用热毛巾热敷20分钟,后来,自己对着镜子发现,确实痘印淡了很多,然后脸也白了起来。
有一天,我在单位找了个同事,我问她:你是否感觉我脸上的痘印淡了一些,脸白了点?
她回了一句:没有感觉到,你不是一直都这样吗?
某一天,我跟我妹妹视频聊天,她说:姐,我发现你脸白了,痘印少了且淡了好多!她后面还来了一句,真的!
这个经历让我发现,其实每天坐一起相处很多个小时的人根本不会关注你,或者说不会那么关注你,又或者说我们其实也根本不会关注别人,或者说不会关注别人那么多……
你或许不信!但是你现在坐下来静静地回想下,坐你对面的同事,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或是什么款式的衣服?最近是否有剪发……
你,能回想起来吗?
反正,此时我是回想不起来!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其实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你,更别说能关注你的需求,满足你的需求!除非关系特别亲密的人。
所以我妹妹发现我的脸白了,但是她有她的生活,她也没有办法满足我的各种情绪需求,事实上,我也没有办法满足她的情绪需求。
所以,用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说:我们是自身情绪的第一责任人(我们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学会自我关怀,通过自我关怀,满足自身情绪需求。
02、如何自我关怀呢?
所谓自我关怀,指的是我们有意去做的,照顾我们的心智、情绪以及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时也会涉及我们如何在关系中、职场里和生活中照顾自己,而不仅仅是驱动和榨取自己。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当然也就会在短期和长期上,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体验,甚至影响我们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满足感。
以下,我们会针对情绪健康来谈一谈如何自我关怀:
一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中国人总体来说是比较注重身体健康的民族,讲究“吃好睡好身体好”,这是不无道理的。即使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肯定也是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心情比较容易好。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现在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无论是社会、职业对我们的要求,还是我们自己的关注点,现在可能更多地集中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成功上。
网络上对于身体与情绪关系的研究曾有过一段很经典的调侃:与其说每天健身两小时可以提高情绪水平,不如说每天都能有两小时挥霍在健身房里的有钱有闲的人,情绪肯定不会太差。
我认为这句话很真实。很多人不是不在乎身体,而是没时间在乎。
但身体不好,情绪确实不会好。至少在细节上,我们要尝试尽量生活得健康些,如:
1. 尽量走路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如果能骑一半路程,再坐一半路程的车也可以,尤其是在下班路上,因为下班时即使飞快冲到家里,精神也还在工作状态,还是需要时间去放松的,而坐在沙发上放松远不如走在路上放松健康。
2. 有条件的可以健身,任何方式都可以。不要想着“这周只做一次也没用,下周再开始一周三次吧”。你吃饭也不会想着“今天起晚了只能吃一顿了,不如不吃明天再吃三顿吧”,不是吗?每一次运动对身体都是一次释放,不要浪费任何一次释放的机会。
3. 减少刺激性、成瘾性物质的摄入,香烟和咖啡会导致焦虑情绪上升,还能诱发惊恐,饮酒则容易导致次日抑郁,大量甜食会导致血糖快速波动,血糖下降时人也容易萎靡郁闷。在对咖啡、甜食等有瘾的情况下,应该尝试用更健康的食物替代,比如喝茶或者吃低糖食品。
4. 尽量保持稳定的作息,早睡早起、晚睡晚起都可以,尽量每天在类似时间起床和睡觉,不然身体持续处于“调时差”的状态下,会导致情绪低落和内分泌失调。
5. 不要乱学什么一天只需要睡4小时、2小时、1小时的励志方法,除了少数先天睡眠需要少的人,大多数人缺乏睡眠都有巨大的负面身心代价。自己需要多少睡眠时间就是多少,6~10小时都是正常范围。
……等等
二是,给情绪留出空间
情绪需要空间,情绪处理也需要时间,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忙,只在晚上睡觉之前处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你晚上恐怕就会失眠。情绪与日常的工作任务不同,它不需要你一天在上面耗费8小时、10小时、12小时,但如果你长期忽略它,它就会无孔不入地给你造成问题。
养成有意给自己的情绪留出一些时间来的好习惯,比如每周留两三个小时,或者每天留半个小时或二十分钟。对于有些焦虑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每天有意识地给自己的焦虑留些时间,那么就能解决不少问题。他们只需要给自己安排一个焦虑的“专属时间”,就能减少不少日常的焦虑情绪。
而对于有其他情绪困扰,或者没有什么情绪困扰,只是单纯希望自己的情绪可以更平衡的人,则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时间用来进行一些表达性或者创造性的活动,画画、跳舞、写日记、玩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或者你也可以做个手工、剪个视频,把你的心情和独特性表达出来,情绪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出口,也就不会在日常生活中过分跟你较劲了。
当然,也存在一些人过于投入情绪的情况。这些人整天都在感受自己的情绪,或者一有空闲就大量阅读心理情感读物。这也并不健康,反而常常容易让人脱离实际生活。即使你有重大的心理创伤要解决,也需要维持一般的生活。给你的情绪一些时间,但也给你的情绪设定边界,这才是更为健康的情绪。
三是,发展支持性的社交关系
虽然有些人特别重视关系,但在社交关怀上做得比较差。因为对他们来说,人际关系已经完全异化成了一种社会资源、一个参考坐标,甚至是一个人际负担。
“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事务性、商业性的活动,跟内心感受毫不相关,且最好也不要搭上什么关系,免得在人前表现得不完美。这种操作方式本身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这如果是你唯一的社交方式,那么在情绪方面你就会感到非常孤立。
社交关系对个人的情绪和健康影响都很大,因为情绪具有感染力,并且会在人际之间流动。健康、支持性的社交关系会使你的情绪更容易健康,反之则会给你的情绪拖后腿。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指你周围的人必须每天都高高兴兴,或者能给你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指你们有彼此相投的兴趣,或者可以交流内心的感受,并且这不是以利益交换为前提的。
四是,培养强健的精神力量
除了日常的工作生活,以及自我的追求探索,人生确实还存在着更高的追求的可能性。它并不一定是所谓宗教性或者灵性的,但通常都是超越世俗层面的。它所关注的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定义与滋养,以及对一些人自身和人生终极问题的探索与解答。
一个人如果可以在世俗意义上的绝境中不被击倒,那么通常意味着他们在精神上是强健的,因为他们有一部分是无法被世俗的低谷和失败所伤及的,而这个精神部分的强健只有通过精神上的探索和自我关怀才能成长与保持。
有些人会通过祈祷、冥想和学习心灵相关的知识来培育精神;有些人会思考人生的哲理、宇宙的规律,学习通过理性和反思来强健精神;还有些人会离开城市,回到大自然中去,通过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重新找到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也有些人会投入到社会和社群的利他服务中,为弱者争取权益,用共情理解苦难,在行动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方式本身没有穷尽,不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能够帮助你关注自己的精神,看到超越日常之外的世界,认识除自我以外的价值和存在,那么有一天当你面对情绪的痛苦,甚至人生的苦难时,它就会走到台前,帮你渡过难关。
03、写在最后
有研究表明,善于自我关怀的人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会更高,Ta们与社会能够产生更积极主动的连接,并且较少的感受到抑郁、焦虑和压力。即使我们可能还会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的情绪,但它们并不可怕,学习并练习“自我关怀”的各种方法及妙招,我们就能拥有轻松愉快的人生,享受当下美好的生活。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点亮再看,与朋友共勉,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