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风语阁日更大挑战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15:27 被阅读0次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这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苏轼与秦观在秦淮河上临别对饮时写下的,可见惜别之深。

然,岁月无情,光阴不候。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剩下的,只是一个被岁月刻下深深印痕伤痕累累的躯壳,和一颗沧桑的心。

往事如烟,抖落一地风尘,岁月于他们二人而言,终是落花流水两无情,时光总是匆匆,太匆匆。

16年后,当他们再次重逢,当年的两个黑发红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青年,现如今,已垂垂老矣如“衰翁”。

苏轼与秦观,是宋代文坛的两位顶尖高手。

他们,一个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一个是婉约派的词宗。

其实,他们更是心心相惜的师徒和朋友,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在秦观年轻的时候,就非常仰慕苏轼的才华,曾对人说:“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就在这一年,他遇见了苏轼,从此,两人便结交了一生。

他们既是师生也是至交,不仅在诗文上相互欣赏,苏轼亦关心秦观的发展,经常称赞秦观有屈原、宋玉之才。

秦观初入仕途的时候,苏轼曾亲笔写信给当时政见不一致的王安石,向王安石力荐秦观。

开始,王安石并没有理会,苏轼又给他写信说:“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望也。”一片真情跃然纸上。

后来王安石也被这真情打动了,秦观顺利入仕,名动一时。

可惜后来在元佑党祸中,苏轼遭受了人生的重大打击,被贬外放。而作为苏轼得意门生的秦观,也自然受到了牵连。两个人都开始了各自的流离生涯。

他们远离京师,屡次被贬到当时的边远荒蛮之地,难以见面。

终于,在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当时六十三岁的苏轼接到诏命,从海南调往廉州。而五十一岁的秦观则被移诏衡州。

这对饱经风霜磨难的师生终于看到了见面的希望,他们期待着见面的时刻,共话别请。

这年的六月,师生二人于仕途坎坷之际,一路风尘,终于在康海见面了。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这就是这次会面的生动写照。

他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

51岁的秦观,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忧郁无神的眼,瘦弱不堪的身体,无一不写满疲惫,这种疲惫主要来自那颗沧桑的心。

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始于杭州,终于雷州,其间道贬处州,徙郴州,编管横州。

50岁那年,他或许知大限将至,自做挽词,安静地等死亡的到来。

63岁的苏轼遭遇自不必多说。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劫,人生大多时候在贬谪中度过,黄州、惠州,儋州,中间几经沉浮,也早已心力交瘁——“心似已灰之木”。

这样的两个老人于客中相逢,悲必然大于喜。

所以秦观说:“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师生此次相会均逢落难,且已是鬓发苍苍“两衰翁”,二人执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对无言,愁容满面。

两个相同命运的知己,不必问,不必说,都在相对不言中,我知你,又何必多言?皆是人间惆怅客,岂有岁月可回头。

他们或许已经预感到“后会不知何处是”,也许今生无望再相逢!

所以,只有一再劝酒:“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喝完酒两人就各奔西东了,一股凄凉的气氛弥漫其中。

敏感多情的秦观,对时局的动荡起伏心有余悸,对未来的捉摸不定充满了疑虑忧思。

在与恩师分别时,秦观作了这首言辞凄婉的词作,没想到这一语成谶。

别后,秦观赶往横州赴任,经过藤州的光华亭时,忽觉口渴,等人取水至,秦观面带微笑而终。

苏轼听闻秦观去世,悲痛欲绝,“两日为之食不下”。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次年(1101)七月,苏轼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宋·秦观

赏析

这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

此词写作者与亦师亦友的苏轼久别重逢时百感交集的心情,反映了北宋的党祸加对文人心灵上造成了十分深巨的创伤。

全词自始至终笼罩着一股凄凉悲伤的气氛,读之令人神伤。

秦观和苏轼这对师生在落难中相会,然,却没有一丝相逢的喜悦。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词上阕的意思是,我们就像从南飞来的燕子与向北而归的鸿雁,偶尔相逢,带着凄惨悲愁的面容。

想当年都是黑发红颜,而此时重见却是两个衰朽的老翁。

分别后世事悠悠您就不用问了,无限的事情,都在不言中。

绿鬓朱颜:黑发红颜,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

衰翁:老翁。

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上阕起句“南来飞燕北归鸿”,套用古诗句式,作为比兴,似乎有点喜,但接下去说:“偶相逢,惨愁容。”

可见二人相见之初,即愁容满面。他们远谪南荒,历尽艰辛,自然容颜憔悴,十分愁苦。

此刻贬所逐步内徙,虽是好事,但并未带来欢悦,他们仍有重重顾虑,甚至都自作了挽词和墓志文,准备一死。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涵盖面极广,从青年时代,一直写到老年。

此时,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已断送了他们的前途,断送了他们的青春,所以他们觉得老了,成了“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三句,尤其沉痛。在别后的六年中,二人罪名一再增加,贬所不断迁徙。

这中间,该有多少苦楚,然而作者仅用“无限事,不言中”六字概括,非不言也,是不能也。北宋森严的党禁,于此可见一斑。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词下阕的意思是,面前的珍珠美酒滴滴红,不用行色匆匆,尽管把酒斟满在金钟。

这一阵饮酒之后,我们又要像落花流水一样各奔西东。

以后的相聚不知道又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见江面烟雾腾腾,暮云叠叠重重

小槽: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金钟:酒杯之美称。钟,酒器。

烟浪:雾霭苍茫的水面,同“烟波”。

暮云重:喻友人关山远隔。

下阕乃写饯别。当时雷州,地处蛮荒,经济十分落后,在迁谪中的秦观能够备酒为乃师饯行,已属不易。

“小槽春酒滴珠红”虽然用典,但出语自然,形象逼真,更兼词人殷勤劝酒,倍觉感人。

“莫匆匆,满金钟”六字,写出了当时迁臣所处的环境,一边有部使者(犹后世的监差)在旁,王命不可延迟,苏轼要匆匆上路;一边是秦观借酒挽留,哪怕是多留一会儿也是好的,师生情谊,何其深永。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一句用比喻,化用李煜、柳永词成句,非常恰切,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三句,以景结情,蕴含深远。

苏轼西去廉州,关山远隔,前途未卜,秦观不由地担起心来。此刻他望着烟雾腾腾的江面和重重叠叠的暮云,怅然出神。虽未言情,而无限深情,自寓景中。

全词中师生久别重逢,相向无言,愁容满面,两鬓苍苍。

他们或许已经预感到“后会不知何处是”,也许今生无望!

所以只有一再劝酒:“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词中弥漫着一股凄凉的气氛。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 江城子 似曾离别鸿雁归

    似曾离别鸿雁归。 再相逢。 红颜旧。 明媚朱颜,重见良人逢。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杯酒滴珠红绛唇。 ...

  • 朱砂根

    朱砂根 花语:财源滚滚 满 堂 红,珠珠粒粒皆幸福

  • 题若兮自制迎春灯笼

    题若兮自制迎春灯笼 银烛心中亮,鲛绡腮畔红。欲斟春酒满,先染夜朦胧。

  • 致我们·叙67——『杏月』

    杏月 珠月杏枝头,一往春酒后。 拾叶折...

  • 咏石榴

    浓浓炎欲滴 郁色出丹轮 向日凝金火 红珠粒粒津

  • 七绝*醉春风(论一首诗的修改)

    醉入桃园树欲躬,缀枝小蕾向人红。 黄莺莫笑痴狂客,花鬓还簪一艾蓬。 桃枝柔软浸东风,小蕾如珠未绽红。 乡陌殷殷留远...

  • 《文心雕虫》260

    远涉幽篁里 匆匆复匆匆 深林一抹红 夕阳莫相送

  • 南天竹

    说竹不是竹, 安然花坛舒。 果实满枝杈, 粒粒似红珠。

  • 如梦令.海棠依旧

    昨夜风雨逍遥。 今晨珠露枝头。 落花掩春泥, 绿浓红粉寂寥。 莫忧,莫忧, 春意满树喧嚣。 ...

  • 追花(439)

    大花倒挂金钟 尊筒深红,花辧紫、红或白色, 园艺品种很多。 倒挂金钟奇造型, 宛若一个小灯笼; 乐观积极之寓意,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ma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