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当中的感应,在对象内容上有物与物的感应、人与物的感应、天与人之间的感应。董仲舒以为,物物相感,人物相通,天与人相应的根据,就在于同类相动,以类度类。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又有他的一个学术体系。它首先是要通过阴阳五行来完成的。作为天人感应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他的灾异学说,所以它是一套的思想体系。
徐复观先生就曾经说过,董仲舒非常重视“类”。董仲舒的感应学术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类”,类似的类,类比的类。在语义学上面,它包含着像、似、类比、类推的意思。他的立论大前提是天人同类。
董仲舒说,“天道各以其类动”,“同类相益,异者相损”,相同类型、相同性质的天下万物可以互动,可以彼此沟通。但只有相同的事物之间,才会相互助益, 相异的事物之间却容易导致彼此损丧,这既是自然世界,又是人类社会的一条普遍法则,是感应现象发生的基本前提。
董仲舒說:「天道施,地道化,人道義。聖人見端而知本,精之至也。得一而應萬,類之治也。」
所以,“类”是世界存在之间的可通约性,通过类,通过这种可通约性,我们建立起物与物之间的交汇。天地人三者之间,在本体状态中是统一的,他们之间则存在着性质、本质和品格上面的类似和相通。找到了这种类似和相通,也就找到了它们的“类”。人如果抓住了天、地、人之间的“一”,就有可能与万事万物建立起有效的感应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