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女演员咏梅,很久没看过电视剧的我也追了最近很热的《小欢喜》。
这个剧是围绕三个家庭里的四个孩子进入高三准备高考这件事展开的。
个人觉得这个剧没有太明显的硬伤。只是黄磊与海清演的那对夫妻扯闲和贫嘴有些多,偶尔有看不下去的时候。
几位已是熟脸的演员,表演没有意外。
黄磊算是本色出演吧,可能是这几年他上真人秀类的节目太多了,我对他在剧中的表现挺无感的,甚至有点麻木。
总觉着有股综艺味。
之前从未认真看过海清主演的电视剧,感觉她在这个剧里的表演有点用力过猛。
大概是角色定位的要求,咏梅在剧里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表现的中规中矩。
原本陶虹留给我的还是《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喜眉喜眼的印象,这次在剧中出演一位操惨了心的虎妈,反差还是有点大。
剧中几个孩子的出演中,我比较喜欢李庚希饰演的乔英子和刘奇饰演的林磊儿。
特别是李庚希饰演的乔英子。
她把一个由单亲虎妈一手调教出来的学霸内心所承载的种种纠结、幽怨、复杂,都很有层次感表达出来了。
而且不失少女的纯真感。真是很难得。
这个剧还没完,从后面几集的预告片中看,她在后面的表演会更有张力。
虽然经历儿子高考这件事已过去六年了,观看过程中,对剧中家长们遭遇的各种烦杂心态,还是感同身受。
追剧过程中不由回想起自家儿子从上学起的种种经历。
儿子在学习这件事上属于开窍较晚款的。
加上我和魏师傅对他学习成绩上是有要求、没追求,在小学六年里从没有因学习成绩被老师们主动表扬过。
在他小学快结束时,学校通知开大会,是我参加的。
在校领导说完有关小升初的各种事项后,年级主任最后上台念了十来个学生的名字。要求被念到名字的学生家长到指定的办公室集合,要再开个小会。
我在这串名字的最后听到了儿子的大名,当时内心的那种忐忑,用七上八下来描述力度肯定是不够的。
能在这个时候听到他的名字,说明他就是问题学生了。因为好学生和较好的学生已在大会上各种表扬和通告过了。
一帮人跟着年级组长进了办公室。
她是个利落人,也没多客气,让我们这些家长在靠墙一方一溜站着。
她坐在稍远处的一把木椅上,朗声快语的把她想说的话一气说完,然后挥手说散会。
我回到家自然对儿子也没啥好脸色。
晚饭时,他用比平时快很多的速度,扒干净碗里的饭,躲进自个的房间去了。
终于捱到周末,有了充分的时间。
我把家长会的情况,用经过反复加工过的话说给儿子听。
小家伙始终都是一副要死不活的表情。最后是气的我踹他两脚彼此不欢而散。
唉!现实版的母慈子孝很难演的。
当年小学没有留级一说(不知现在怎样),所以,他就跟着同学们一起升入初中。
儿子的小学生生活就这样不咸不淡的结束。
进入中学的儿子对学习这事好像比小学时上心了点,但玩心仍重。
特别是对游戏机,每天都巴心巴肝地惦记着。
可以肯定他在睡梦里都在打。
关键是他又没有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所以他那点小用心只能保证他的成绩不是班里倒数几名吧。
儿子上初中后,我和魏师傅开始给他报课外补习班。
对此,儿子没抱怨过,但也看不出多积极,就是按点出门。
初中二年级时,儿子遇到一位和他很投缘的课外辅导老师—乔老师。
这是一个性情温和且有经验的老师。她通过几次单独聊天,居然激起了儿子对学习的热情。
儿子原本成绩极差,所以稍有认真对待,就很快有明显的提升。
这些正向的反馈大大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三年后的中考成绩还看得过去。。
儿子的初中时段因遇到了对的人变得可圈可点。
儿子中考那年,全市中学开始在高中实行分层走班式教学。
按中考成绩的位置值,他顺利划入A层(按学校给的说法是前30%的成绩划入)。
从儿子上高中开始,我们一家就把高考这事当作以后三年家庭生活的重点了。
在中考结束以后那个漫长暑假的一天,我对魏师说想在儿子上高中的学校跟前租套房。
对我的突然提议,魏师傅略有迟疑,但也没反对。
我很快,也很顺利地在离学校最近的小区里租到了一套房。
为此,有朋友揶揄说:你们有钱没处花了吗?从你家最近的公交站坐车到学校那个站,用不了20分钟。你们一家太夸张了吧!
也是,克拉玛依市区并不很大。像我们家这种与学校距离的,几乎没有听说过还去租房的。这也是魏师傅开始有些迟疑的原因。
就连儿子也觉得这钱花得没必要。事前向我确认过好几回。
担心儿子会为这额外的支出负疚,找了个晚饭时间,给他做了如下的分析:
从家、学校走到两个最近的公交站台至少5分钟;公交车在两站间的正常行驶按15分钟算。一天来回坐4趟,总共用时100分钟。
而从租屋步行到教室10分钟即可。100-40=60(分钟),一天下来能省1个小时。三年下来,除去节假日,可省700多个小时。
就算这些时间不用在学习上,用来睡觉也不错嘛。
高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算将来高考不如意,把个子长够也划算呐。
再说你早上多睡20分钟,我也不用太早爬起来做早饭。
这可是一举多得的方案。
听我这么掰开揉碎的一通巴拉巴拉后,儿子也就安然了。
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糟心和郁闷的事。
除了儿子在学业和学校的方面的。
魏师傅那几年的工作也纷扰颇多。
我工作的单位也因重组、合并等的原因,工作量变大。
还常常需要去异地办公。外派培训啥的也都无法回避。
就如《小欢喜》中一样,一家三口各有各的不安、各有各的焦虑。
备考的最后一年,整个就是非常规状态。
我们也有吵过、急过,甚至哭闹过。
等一家人努力克服各自的困扰,抱团走过高考,又真心觉得要感谢那段时光。
期间,因各种新状况、老问题,我们彼此都发生过多次正面、直接的激辩。
也体察过另一方为顾念自己感受,做出过超常的忍耐等等。
这些不同寻常亦或让人煎熬的经历,比一直春风和煦的日子,更能让一家人彼此尊重,愿意分享。
就连相互间的信任也更加的笃定。
进入高三后,学校加了晚自习。所以儿子要在下午八点半以后才出校门。
同时,他按自己各课情况报了各种补习班。为节省时间,最后大半年里,我们一家三口的晚饭习惯都改了。
我会尽量按时下班回屋做好晚饭装盒。
魏师傅坐公交车回来后,算好时间,我们一起带上饭,开车到校门口不远的停车场等儿子。
儿子出了校门直奔停车场找我们,然后一家人挤在车里一起吃晚饭,说会话。
通常魏师傅是最快吃完的那个。
他会启动车,慢悠悠地把车驶往儿子课外补习的地点。
我会和儿子继续边吃边聊。
现在想起这些,心里丝毫不觉辛苦。竟然都成了甜蜜往事。
儿子高考成绩远算不上好,他自己对此还是有些遗憾的。
记得考完当晚,学校组织学生一起估分。儿子坐在座位上,一直埋着头反反复复地测算。后来还是收表的老师催了几次,他才最后一个从教室里挪出来。
儿子的估分与实际总分只相差2分。
我有点意外他估分的精准,他本人倒有点懊恼。原想着估得那么保守,实际得分应该有点惊喜才对。
我对他说:这个成绩是配得上你个人付出的。否则对那些比你聪明,比你还努力的人就不公平了。
儿子嫌弃地撇我一眼,径直走了。
我屁颠屁颠地跟上他,当时心想着:终于甩掉了这个枷锁,可以安心睡懒觉了。
最后的最后还是忍不住想对挚爱自己儿女的爸妈们说句有鸡汤嫌疑的话。
如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与他人交往的道德底线的话。
那对已有独立需求的孩子们来讲,“己所不欲,勿轻施于”才是更高级的赋能方法。
更不要总拿“我也是为你好”这句话开头。
你的《小欢喜》,我的真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