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千钻公会巢湖文海晓书馆
成功的人谨慎而决断——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三十九

成功的人谨慎而决断——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三十九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20-09-06 10:50 被阅读0次

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很叫响了,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啊,张瑞敏入主海尔后制定的第一条制度竟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徙,本义是迁移。这里指徙而从之。不善,不好,指代各种缺点。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德不修养,学问不讲习,听闻大义而不能践行之,有了过错不能改正。这些是我最为忧心的。

德有赖于修,不修不成德;学有赖于讲,不讲不成学。孔子一生就是修德不止、讲学不倦的榜样。朱注: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德行德行,行是德的外在表现,孔子在“春秋”说“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就是人人皆有君子这样的道德和行动。德由行而显,有德才有行,无行即无德。所以,孔子把“德之不修”视为一忧,不修德就是不修行。

人人都想做君子,殊不知做个君子很辛苦。这可能也是儒家宗教性的一面,修行修德,让自己不离经叛道,这一点很难,但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这样去做。佛教在修行的时候更加显现这一点,清规戒律,一点都不能突破,最终把道德变成自己内心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然后再在行为上努力去做。这样的过程要伴随着君子修行的一辈子,不断去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刻。所以才有曾子病重在床,认为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说的那一番话,“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一生都在战战兢兢、如临如履,终于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从今以后我可以不用再担心了。

这一章孔子的四句话,也是诚意正心、立德修身的四个方面。曾子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恐怕就是对这几句话的注脚。因为人的思想心意,如露如电,念念不息,如大海中的浪头翻滚。一念起,狂风暴雨,一念灭,风平浪静。谁能保证其没有罪恶的念头产生,就算是没有恶念,又怎能保证没有私心杂念?一旦产生恶念或杂念,人心就不再纯粹,就会有背离仁道。但是,人又有生物的本能,都有自己的欲望。这些欲望如生俱来,构成人性的本来,修行修德必须面对这样的本来。德行的修为,也从这里分野,从被欲望所驱使,到把握住欲望,成为欲望的主人,成为人生修为的路标。

如何修行修德呢?面对世风日下的社会,孔子提出了自己的四大忧虑,即“道德不修、学问不讲、知善不从、有过不改”。如果我们来个反向思考,就可以说孔子对我们的个人修养提出了四条要求,尤其是在纷繁复杂、人心不古的生态中。一是加强道德培养,二是勤奋为学,三是择善固执,多行义举,四是有了错误及时改正。这四点建议能够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实现自我完善。

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按照道德的要求自觉行事,做到谨言慎行。还要时刻保持自己思想行为可能“离经叛道”的警觉和危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谨慎地处理自己所面对的每一件事。“每日三省吾身”,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通往道德高地的路是不平坦的,需要不断去超越、去攀登,一步一个脚印,生怕出格出界,因为善恶一念间,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但并不是人人都会这样去做,甚至说大部分不会这样去做。唯有追求仁道、珍惜自己人格的人,才会千方百计地严格约束自己,怕自己生出坏念头,做出有损人格的坏事。所以要盯着“义”的要求向前走,发现自己走偏了,就赶紧收住脚,改回来,只有这样才能“上到天门最高处”,而等到真的走到这最高处,一身欲望也都没有了,“不能容物只容身”。

而对于缺乏修养的小人而言,他们是说不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的话的,这种人也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做多少坏事。《中庸》中说“小人而无忌惮也”,就是这个意思。他们不在乎这些道德的约束,不在乎人之常情,不在乎世间大义,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有利怎么来。不惜为了一己之私而释放人性之恶,只要自己的利益得到了,哪管他洪水滔天。

那怎么办呢?责任还是要君子来承担,君子一方面要求自己,修为自己,另一方面还要引领示范、兼善天下。所以孔子提出要“诲人不倦”,担心“学之不讲”。对于君子自身而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困”,在讲学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而对于这个世界,君子不出来发声,正义不彰,必然歪风邪气横行,小人肆无忌惮。卡尔·克劳斯曾说,所有语言的背后,是一种道德精神。一个君子失语的社会,是好不到哪里去的。君子失语的另一面是各种歪理邪说喧嚣尘世,让人顿感世风日下,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君子的使命感,敢于站出来昭示是非,给世道人心以希望。

也许有人说,这样对君子来说不公平。其实,选择做君子开始,就把这样的责任扛在了肩上,而世道也正是有了这些愿为脊梁的人,才会不至于坍塌。但也要看到,身边的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大多是仰仗着自己的谨慎,以及勇于付诸的行动才获得的。而那些粗心和狂妄的人,就算曾经接近成功,最终还是会失败。因为,成功只属于内心战战兢兢、行动坚决果断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的人谨慎而决断——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三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fc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