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十)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书中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我的感悟:
第一次读孔子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他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起名为李敏、李讷。想必他老人家是悟透了其中道理,用孩子的名字时时提醒自己要少说话,多干事,所以才有了伟大的《实践论》。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他领导中国人民检验出了一个伟大的新中国。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第24章。孔子说:君子应当言谈简洁,行动敏捷,执行力强,做事高效。
孔子还说过“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说对待工作要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这和“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一个意思。通俗地说就是少说话,多干事。
“纸上谈兵”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说起用兵布阵,头头是道,连身经百战的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将军,在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不知变通,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赵括善于纸上谈兵、只说不做,最终只能是陈放于史书的博物馆中,供后来者引而鉴之。可见空谈误国,空谈误事。
孔老夫子不仅口头上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而且一生躬身历行,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播文明,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仁政,暮年闭门著书,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坐言起行、行胜于言,其儒学思想影响中国及世界两千多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清华大学的广场上有一个日晷,上面刻有四个字:“行胜于言”。据说是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踏踏实实做事。
现实生活中,不乏“行胜于言”的标杆。中国人民的守护神—-钟南山院士,虽两鬓斑白,年近耄耋,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在抗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他挺身而出,勇敢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让全世界对他肃然起敬。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奖获得者杨善洲同志,1988年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还有铁人王进喜、党员干部的楷模焦裕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等,个个都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者。
孔子虽然是个实干家,但他也不少说话。他身边那么多学生,这个问“孝”,那个问“仁”,还有问“耻”的,天天找他请教,他能少说话?学生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说,你先把事做好了,再慢慢跟别人说,说了以后,再接着做,实现自己说的话。这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样,既是提醒子贡的,也是警戒自己的。
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少一些高谈阔论,多干一些实事。
但是,如果先把梦想、愿景说出来,再去践行不可吗?“樊登读书”以“每多一个人读书,就多一份祥和”为愿景,以“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为使命。他们先提出愿景,再组建团队,打造移动互联网上的学习型机构。“樊登读书”提供形式多样的精华解读,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呈现在“樊登读书”APP上,对热门书籍进行精华解读,帮助那些没有时间读书、不知道读哪些书和读书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书的精华内容。如今已有四千多万人加入“樊登读书”,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养成阅读习惯。
可见,不是事事皆可“讷于言”。尤其是现代社会,有效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能否做到“敏于行”。
我在“樊登读书”上听到这样一个例子:电灯使用之前,很多人都在研发电灯,但爱迪生却率先把梦想公布于众,他说电灯发明以后,每个家庭将会感到用蜡烛是非常昂贵的,未来用蜡烛的都是有钱人。他用自己的梦想打动了一群人,他们组成团队,一起搞电灯的研发,经过上千万次失败后的重头再来,一起实现了这个目标。看看现在,电灯走进了千家万户,烛光晚餐的确是最昂贵的。
这就是先把梦想说出来,给团队构建愿景,从而使每一个成员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当然,“敏于行”是架起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这虽然不符合孔子倡导的“讷于言而敏于行”,更不符合“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时代在变,圣人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想必孔老夫子也不会怪罪。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学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需要记住的是:拒绝“假大空”,躬践“敏于行”。
丰碑无言,行胜于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