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技术贴:如何读透一本书

作者: 1eba588e1764 | 来源:发表于2016-11-26 13:17 被阅读8315次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虽然每个读书人都特别讨厌“这么多书,你都读完了”这句话,但毕竟总得面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的问题。人生苦短,我们终究是读不了几本书的,那么千招会,有时候真的不如一招精,博览群书固然重要,但还是需要读透几本书,存一些“看家本领”。

怎样才能读透一本书呢?虽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但过来人一定有一些成功经验,以下即是我读书生涯的一个提炼总结。

我的书房

第一问,读一本书要花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无非是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倘若时间允许,问题就在于读的是什么书。按照我之前文章《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该读什么书》的分类方法,假如你以消遣的方式读无用的书,那就无所谓时间了,毕竟你不会为自己逛街、看电视之类计算时间的回报率。假如你读的是有用的书,那么我们就需要针对它的“用”,准备自己的时间预算。

第一,我们需要快速的检视阅读。通过快速的略读包括书名、序跋、目录和一些重点章节,来了解书的基础内容,我们的目标是分清它对我们是否有用(有兴趣且有价值),假如有用,分清是令你博学,还是令你睿智。

第二,假如它是令你博学的书,那么就将目标设定为寻找作者提供的新知识,以及作者是如何得到、利用这些新知识的。找到这些,这本书对你的价值就算挖掘完了(注意,尽管我推荐应该多读令人睿智的书,但不代表博学没有价值,它们是你睿智的载体,不必较劲,开卷自然有益)。

第三,假如它是令你睿智的书,那么就要好好精读,试着去归纳作者提出了哪些新想法、新主张、新的表达方式,思考其与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是否一致,你怎么看这些想法,从中能学到什么,假如你赞成这些想法,能否用它来解释世界

第四,假如它是一部广为流传的经典,或者是一部公认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就必须在精读的基础上,做更深的投入,“读透一本书”,并且从一本书到一类书,从读书到了解整个行业。

第二问,如何确定读书的目标?

假设我们读让人睿智的书,那么作者提供了各种新想法,尽管我们对它们有兴趣,可如何利用呢?又或者,许多人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读的时候也算认真,可为何就是记不住呢?

其实这里的关键在于读者的主动性不强,直接的“传递——接受”模式效率太低。对于学生来说,必须以考试来引导才能提高学习的成绩,对于读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以问题来引导,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才能真正地利用书本的内容。

举个例子:

知识好比各种各样的物质,有些是砖头,有些是苹果,你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苹果,不太喜欢砖头。可假如你的考试,考的就是砖头,除非你是钱钟书,数学可以考零分,或者你爸是李刚,科科都可以考零分,否则你只硬着头皮学好砖头。

但假如,你有一个建房子的目标,那么现在你对苹果、桃子的兴趣就降低了,你会根据自己房子的需求,很主动地去寻找合适的砖头,木材,水泥,并且对它们的规格、质量提出要求。

所以,好的阅读模式应是读者自己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房子),在体系上建构新的理论(砖头),那就更佳。你会主动地向书本提出问题,索取答案。甚至在你找到更多更好的材料以后,你还可能会萌生出要建别墅而不是普通房子的想法。

所以,当你的知识体系越丰富,你提出的问题就越有探索的可能,从最初的“是什么”、“是不是”,到后来的“为什么”、“怎么样”。比如前者是“什么叫读透一本书”,后者则是“如何才能读透一本书”。显然,后者的问法比前者有更大的探索价值。

“专家的知识不是对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罗列,相反它是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组织的,这些概念和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领域”。这里所谓的核心概念、观点就是指具有很大探索价值的元问题。

第三问,怎样才能读透一本书?

如果我们暂时放下博览群书的念头,以读透一本书为目标,那么以下四条可资借鉴。

1.主题研究:

读一本书首先要弄明白书的主题,包括他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有什么想法,他为什么要说服我们接受他的主题,他有什么理论支持(比如依托某部经典)?

对于这个主题,从书的标题开始,为书拟一个大纲,就好像你按着这个主题,要写一本同样书,然后分析哪些是作者的重点,他是如何表达主题的。

2.材料解码:

为了解释、证明、达到他的主题,作者一定会提供一些材料,比如故事,比如逻辑证明等等,对于材料,我们要做出分析

材料有什么,说了些什么?材料是什么,本质如何?材料是怎么产生的?作者是如何编排和利用他们的?

比如小说,关注它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如何构思和描述的。就好像最高级的侦探一样,不仅要找到罪犯,还要弄清楚罪犯的作案动机、作案工具和作案过程。

3.深入文本:

对文本的细致研究是读书的必然阶段,也是核心阶段,尤其是文科类书籍。研究文本从大处着眼,主要是找到作者强调的概念和解释,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看作者如何通过它们表现主题。从小处看,主要是观察细节,通过上下文分析词汇的意义、限制、逻辑关系、修辞等,甚至超越表层,追问后面的内涵。

4.取石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本之外还可以寻找一些辅助资料,比如作者的其他书,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关于本书的评论,相关领域的工具书、网页等,借以辅助对该书的理解和判断。

第四问,如何真正地学以致用?

初级阶段:就书论书,笔记是最好的方式。

笔记是你让书变成财富的最佳方式。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笔记你记了一定要再看!否则你是打算出售你的笔记真迹吗?

我一般这样记笔记:

1.阅读过程中,我联想到一些其他的问题,如果我无法解答,那么我就记录下来,随后去找答案,找到的答案或者更多的资料就会被记录到这本书里,成为一本更厚的书;如果我能解答,那么我可能会写一小段文字,作为感想,搭配这本书的内容,或者将书中相关的内容和我的感想整理成一些新的文字,用于其他层面,比如我正在写一篇有着明确主题的文章,那么这些就是其中的资源(现在用不上,将来也会有用);

2.觉得作者的思想或表达很有趣,很佩服,学有所获,那么这时候我会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出来,也就是说把我愿意接受的作者的精华用我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能够做到这点,那么可以说这本书你基本掌握了)。

很明显吧,这两点就是传说中的“把书读厚,把书读薄”

另外,有些人可能舍不得在书上乱涂乱画,没有关系,你可以用笔记本,但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用电脑整理笔记,不按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按照你的兴趣或知识分类,将你的学习资料和心得建库管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你电脑里的那一个个word文档简直就是满满学问啊。

中级阶段:书以致用,以实践的方式读书。

根据科学研究,要让学习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最好的办法是反复训练和测试反馈,就好像运动员参加比赛,学生参加考试一样。但这些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并不适用。所以,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读的是技术类的书,你最好是做点什么,让书指导你的实践,甚至发动灵感利用其它的知识一起去设计些什么;如果你读的文科类的书,你最好是写点什么,如果你能将几本书的知识融会贯通,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然后写成一篇论文,甚至一本书,甚至一本教材传授给他人,毫无疑问,这些书你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不是吗!

并且,一旦做出了什么,写出了什么,一旦有了受众,那么你将收到直线反馈,对不对、好不好也将一目了然,在反馈中你自然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

高级阶段:课题研究,成为行业内的专家。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不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专业领域,如果是那些你赖以生存的行业,或者是一生倾心的兴趣,那么你可以通过读书,通过读一系列的书,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行业内的专家。

以我的专业研究《金瓶梅》为例。

入门:我对《金瓶梅》发生了兴趣,然而还没有形成个人的完整的价值观,这时候我需要反复地阅读原著,广泛地吸取他人研究作品的营养。

基础:通过前期的“博观”,慢慢地“约取”,形成自己的主题目标——文本研究

研究:以自己的主题目标为中心(注意,你的主题好不好、对不对,只跟你的写作或工作有关,跟阅读本身无关),去搜寻和分析其他的材料,无所谓别人的观点正确与否,哪怕(很常见的)许多书会有相互矛盾的观点,只寻找能够辅助自己的主题,支持自己的思想的资料

专家:像专家一样,通过大量的准备材料——笔记,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心得,完成自己的主题创作——《涵秀轩草根研究金瓶梅》。

要读好书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毕竟我们爱读书,爱学问,更爱那个日益优秀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1f47c70c71de:刚刚开始读书,各个方面都有点懵。
  • 5188f7da8222:没说什么实质的东西,大而空,不知所云!
    1eba588e1764:@清风明月_fcc4 呵呵,请举例怎样算实质。
  • 俗然:学习了!
  • 绿萝小萍:最近想读三国,想精读,你的分享正好用上,谢谢
  • 香煎马卡龙:书房nice!
  • f78bb182c3a0:有用… …
  • e180a237f866:学到了,感谢!
  • 迪蒙:降龙十八式,厉害
  • e87d2c5839c3:受教了,学习学习。
  • 898f0c617aff:很好,受教了,试试看
  • 不欺少年穷:好文章
  • 追风筝的浪子:概括简洁到位,读书之人必有读书的好处,认真读书,认真生活,谢谢分享,很喜欢,顺便想请教一下读书和买书之间的联系?
    追风筝的浪子:@邹郎 😀嗯,是的,感同身受啊,看着您的书柜,再看着自己书桌上的书,自然有种很兴奋的感觉,最近买书比较的频繁,本身喜欢纸质的,也考虑过买kindle,但后面就没下文了,我想象中的生活和您差不多,现在也经常去图书馆,加入简书不久,很高兴认识您,同样您也是在简书上相交的第一位友人,希望多多指教,也期待您更多精彩的作品✍
    追风筝的浪子:@追风筝的浪子
    1eba588e1764:@追风筝的浪子 读书和买书没有必然联系吧,看我书房就知道了,堆了这么多书,永远也看不完。。。书多很喜欢,有时候也很烦恼~~~所以,我老幻想过些年换房子以后的情形是这样的:家里只收藏和放着资料性强的、特别喜欢的、常用的书,然后就是kindle,然后就是每个月去一次图书馆……
  • 剑所天成:说得不错,尤其是对于不同定位的书采取怎样的阅读策略这部分实在是很赞
  • 8722c81bd51d:读书就是个兴趣,想的太多反而无趣
    1eba588e1764:@璺道 呵呵,这也是一个方法~
  • 拙贝:同文不同解,因人而异,因法而异
  • 拙贝:文章很受用,书房的桌子也很喜欢😄
    1eba588e1764:@拙贝 那个是自己设计的榻榻米,桌台可以降下去,就变成床,里面是中空的,可以储存不常用之物。
  • 煎蛋T50:谢谢!
  • Algeaz:收藏,烦燥了看不下去怎么办?
  • bec1b4be895f:值得看
  • 196482aebd98: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 手机用户2652202815:有见地,挺受益

  • 癞云:有指导意义,受教了!
  • cb92df65e47a:很受启发,谢谢作者
  • 清简如荷:很好,深受启发
  • 一墨秋风:谢谢分享!
  • 小兄弟:好闻 感谢分享
  • 追风听雨吟:写得很棒,很受用
  • 马期门阅读:谢谢分享,写的很好
  • db85ab6fa6a9:书房是我喜欢的那种
  • fd2cf60f7d3b:很深入,也很难
  • 971c12fe516b:终生受用之理
  • e0e65623f393:很棒(三无少女的表情)
  • 59909d3017a4:这篇文章很及时,实践出真知。
  • 书哈:文风很实在!
  • 我是你勇哥哥: 书怕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了。同一本书,不同时间都,感受差别特别大。十二岁和二十岁都《西游记》直接是两回事啊!读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是被推崇的很高的一件事情。但中国近代很诡异,每过十多年,读书无用论就会莫名其妙的一次又一次的席卷。
    流浪的小鱼: @书生葳蕤 读书无用论主要是不能立竿见影的收获到快乐,或者收益。很多人都抱着读书既是投资
    1eba588e1764:@书生葳蕤 是的是的!
  • 爱的追遂:辛苦了,写的很实用。想请问下作者,喜欢读东野圭吾的书还有探案书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吗?会不会只是休闲读物呢
    1eba588e1764:@爱的追遂 读书按着自己喜欢的读就好了,每个山峰都有自己的风景~
    爱的追遂:@邹郎 我就爱读像国内的古典名著三国类的,然后就探案类的了,单纯文学经济学类什么的我看不了,应该是文化不够的问题
    1eba588e1764:@爱的追遂 我没怎么读过探案类,不过偶尔一点也很喜欢。我觉得好的探案小说是故事的极致,一句废话都没有,设计得非常精巧,让我们觉得喜欢、过瘾的同时,如果认真研究作者是怎么构思、设计这些线索和结构,也是非常有趣的。前几时刚重温了一下经典探案电影《控方证人》,还是喜欢得不得了,那台词实在棒极了。
  • 虎克船长:谢谢分享
  • Yg6ueS:how to read a book
  • 22014738a9c8:我没事的时候,会把自己喜欢的书读好几遍,发现每看一遍的感受都不一样。
    我是你勇哥哥: @梦魇迷心 喜欢就好。
    22014738a9c8: @邹郎 ……经典不经典不知道,只是女孩子喜欢看言情小说😂
    1eba588e1764:@梦魇迷心 恩,说明这书一定非常经典~
  • 3b8e59008e0d:辛苦了
  • 66b5bb288700:谢谢你的分享。
  • 95a410d4a544:有的书,无论读几遍都不一定会懂得它的意思,这不是因为智商,而是自己的阅历太少,直到自己的阅历丰富了之后,突然间就会对书中的含义有了同感,甚至是感悟。
    95a410d4a544: @不疯魔不成火 是的,只有经历过,体会过,有了感触,那些真理才是真理。
    0d5982f7e78f:@墨殇angel 大道理都懂,依旧过不好生活。就是没经历过,就不会明白,体会大道理
    1eba588e1764:@墨殇angel 是的,遇到读不懂的书,我一般是先放放,反正现在咨询发达,真的对自己重要的书,将来还是会回来的。
  • e8e60d3933d2:不错,我最近也在看书,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细读此文,觉得还是要有自己的房屋,去找自己喜欢看的砖头,顺便尝一下苹果的味道!谢谢作者
    1eba588e1764:@凭风弄叶 一起努力~
  • 7676f6726608:总结的很好很实用。
  • f4f9a337e1d9:有道理
  • f72075e4d5bd:棒棒哒
  • f72075e4d5bd:棒棒哒
  • 7959b1e1c25d:为了读书而读书,从没真真深入的去读一本书
  • a0218648eabb:我读书就是乱来,看了收了,就没下文了,这篇文章我也照收,不知以后能不能用得起来。
  • f9d5e1354c19:这种经验之谈还是不错的
  • 森森其木:谢谢,果断收藏
  • 6f5d4f6d60b3:干货!很不错!
  • 起风了Fly:说得不错,我以前看书是为看书而看书吧,看了也很快忘记,看书应该有个答案,在书海中寻找吧,看书不仅要增加博学,还应该学以致用
    1eba588e1764:@起风了Fly 一起努力~
  • 8dead2735c7b:就是喜欢
  • cf600a2fcd3f:很好,立刻实践
  • b3f0b4bae529: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毕竟我们爱读书,爱学问,更爱那个日益优秀的自己
  • e88d4650a099:如何阅读一本书
    1eba588e1764:@奔跑吧小二哥 恩,有很小部分来自《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有一点来自采铜,还有来自其他地方,加上自己的心得
  • 333c7f548381:不错呦。。

本文标题:超强技术贴:如何读透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fg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