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说:“你的想法没有意义,除了你赋予他的意义之外。”
事实的确如此,人的大脑无时不刻,不在产生各种的想法,当它没有意义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不会产生影响。只有你赋予它期望时,才能产生变化和结果。
《正面管教》中讲,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态度取向,都是在幼年,甚至3.4岁之前时,就已经形成了。
小孩子从他们感知世界开始,对其作出反应和决定,并说出“因此,我必须……、如果,我就……等的关联词语时,他们的性格就已经形成了。
例如,用一句话,来看看不同的孩子,在相同的环境下,作出的不同选择和决定。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让别人照顾我。”(这就是安逸型)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控制自己和局面,这样我才不会觉得,受到了羞辱。”(这种就是控制型)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讨好别人,这样别人才会爱我。”(这种是取悦型)
“我小,别人大。因此,我必须更加努力地赶上,甚至做得更好。”(这种是力争优秀型)
每一个人,这种幼年时期的决定造成的结果,影响着他的未来。
我想起我儿子小时候,他也是在刚刚。两岁多的时候,就会经常的运用“如果,就……虽然,但是……因此,我就……”之类的连词。
并且2.3岁说的频率特别高,经常张口就是各种连词,还因为用错了内容意思,闹了几次乌龙误会,惹得大人们笑个不停,大大赞赏和鼓励了他。
现在想来,那就是他的性格形成期。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经常说,“如果我长大了,我一定挣很多钱,买大大的房子,让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住一起……”“因为小韵竹有辆很长的汽车,所以我要快快地长大,买辆长长的火车,带着你们出去玩。”
现在看,他的这些性格取向,都是有内在积极向上的因素,他的性格属于力争优秀型。
每个人的生活取向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由你的想法决定了。只是你不知道,当时那样想的意义是什么。
这些想法,因为你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期待,所以,逐渐形成了你的性格取向。随着你的长大成熟,你在生活中产生的任何选择和决定,都是那时的想法决定。
你想了解自己,改变当下的生活吗?那就对照着这四个模型,来好好关照一下内在,找到你自己的生活取向吧。
找到之后,可以从内心里加以改进,一切唯心造,心中的念力决定了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