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的是四代人的故事,从当代都市下在初心和“过来人告诫”犹豫中的年轻精英,到90年前于父母之诺和救国向往中挣扎的富家子弟,在调侃般的“清华宣传片”评价之外,更多被看见的是每个人在抉择中信仰的力量。
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导演,因为她试图横跨四代人的鸿沟,以微弱的人物联系连展现中国百年来的时代变迁,如何以一种符合逻辑的方式连接这四个时代的人物,并以人物表达宏大的时代特征十分微妙,一不小心就容易落入空洞的情感灌输,而非呈现时代的原貌让观众评判。
所幸影片完成地并不差劲,其中四分之三的桥段都符合当下人对时代的想象,又适时地以“那个年代”的“信仰”对照和平年代的的人际凉薄。“大师”年代的人们在国家兴亡中挣扎抉择,沈光耀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我不愿你去打仗,我更愿你享受人生的乐趣”,和平年代没有了大爱与小爱的抉择,张果果的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却只能是无奈的的“现在人真坏,你自己在外面工作要小心啊”,护子之话听起来相当刺耳。
但除此之外印象更深刻的是现代部分连贯性的缺失。影片一直强调的“选择”主题确实贯穿其中,但是无论是与旧时代格格不入的现代画面还是张果果那种“不接地气”的迷茫,都难以通过电影让人感同身受。因为我们身处于这个时代,所以任何过于简单化的呈现都显得刻板生硬,难以填充我们对于这个时代的想象和理解。
就人物而言,对张果果的塑造太过刻板化,或许是由于对“时代感”的想象,导演更倾向于以一种宏观印象来刻画这个具有时代性的人物,我们所能见到的是忙碌于商业竞争和帮助四胞胎的一个城市精英,其中确实看到试图以人物纠结的内心和反转来刻画人物的深度,但是更多的是局限在“口号式的台词”和“小众化的形象”上。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对比现代人“精明的凉薄”确实存在,但仍旧只是社会情绪的一角,从“母亲买到次猪肉的人情冷漠”到“张果果对四胞胎照顾的温暖”,基调转向有些突兀,情节本身也缺乏细节上的张力和平易近人的共鸣。
就剧情而言,现代人们生活中本就缺失的“信仰感”与以往三个时代所呈现出来的沉重历史感和个人情怀本可以形成很强烈的戏剧冲突,但和平年代那种平淡的迷茫反而更难表述,于是现代与历史的割裂感便在这种不成熟的呈现中被体现出来。或许是影片其它部分所要表述的情感太过浓烈,而现代部分的故事却十分单薄,因而显得尤为格格不入。看这个片段给我的感觉便是,很牵强地以“李想”这个人物将故事串联,但是却依旧难以克服感官和剪辑上的混乱和零碎。
或许正是由于处于当下的年轻人对于迷茫的无措,在看到影片呈现出的其他时代的“信仰”,和彩蛋里出现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数学家华罗庚、文坛泰斗泰戈尔这些人时,我们才会感叹那个时代的大师璀璨。那些时代的伟人以自身的信仰作为历史的明灯,为我们卸下了身上的枷锁,而我们难以免俗地为生计奔波,以金钱为砝码衡量生活的重量,心中对自身意义的认真思考也不再留存。这种当代的迷茫里交织着焦虑,我们一边堕落一边奋进,我们标榜又个性又难免从众。
“我们难以预测未来,如果我们可以提前预测人生,是否还会有勇气到来?”
如果我们知晓所处的时代这样缺乏“真实”,我们的生活充斥着流水线式的标准,我们的头脑中是迷茫支配下的麻木忙碌,那么我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到来?其实就算人最终都会被生活所打败,我们渴望的不过是一句不羞愧的平和与喜悦。也就是在摸索迷茫中,在往复循环的历史进程中,我,要如何度过这独一无二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