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经历有些特别,不过,晚上我还是带着幸福感进入了梦乡。早上悠悠醒来,想起神殿谷和土耳其台阶的绝世之美,心中依然难忘。
据房东说,我们的住所边是本地最漂亮的雅典大街,昨晚黑灯瞎火,所有的美丽都被掩盖起来了,早上出门一看,也却别有一番风情。沿街全部是商店,装扮得很有品味,只是尚未营业。拐个弯有个中央花园,早起的老人家们在边喝咖啡边聊天,向外一望,正是阿格里真托的外滩,几栋建在海边的豪华房子,独霸了大自然的美景。大街上几幢高大的建筑物,所配的雕塑栩栩如生,但大楼本身却好像久未清洁,同时也是年久失修。不大的中心汽车站,零零落落没有几个客人,如果在国内,哪怕三线城市,中心汽车站总会是人头攒动的吧。





阿格里真托,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就我们的所见所闻来判断,这个城市今后的道路会越走越难。希腊神庙再有魅力,但交通不便和城市衰败是两大硬伤。偶尔来看看不错,又有哪个外乡人愿意选择这里作为长居之所呢?临别前,再好好看一下这个城市吧。昨天,我们欣赏了你最好的一面,也祝愿你能一路走好。
离开阿格里真托,我们一路向北,奔着西西里首府巴勒莫而来。
许多人不敢踏上西西里岛,纯粹是担心黑手党,巴勒莫就是黑手党的老巢,看过电影《教父 3》的朋友一定忘不了最后一场枪战,不仅夺走了女儿玛丽的生命,也在很多观众脑子里刻下了西西里血雨腥风的印象。没错,影片中让老教父悲伤欲绝的一幕就发生在巴勒莫最著名的马克西姆剧院的大台阶上。电影的影响力是如此的巨大,凝固了很多人的思维,无法改变。
不久前看过另一部长达6小时的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记述了发生在西西里的黑手党恐怖活动,确实,血腥的杀戮并不遥远。上世纪70-80年代,西西里有12位著名法官和30多名保安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遇难。1992年,两个倡导对黑手党零容忍的法官Falcone和Borsellino相继被黑手党暗杀,举世震惊。接二连三的暗杀活动反而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史无前例的斩断黑手的反黑手党浪潮在意大利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一大批黑手党头子及其骨干分子相继落网,在意大利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黑手党在西西里的势力基本上被肃清了。以牺牲的Falcone和Borsellino的名字来命名巴勒莫机场,也是要警示当年的悲剧不要重演。
早年崛起的黑手党组织,起源于贫苦农民团结互助性质的秘密帮会组织,是以穷人间同舟共济并维护正义为出发点的。但是,随其势力日增,野心不断暴涨,渐渐地,西西里的黑手党势力不仅显得比政府更重要,还暴露出了诸多暴力犯罪特性,以严密的组犯罪和暴力手段控制了许多行业,并开始以向私人业主收取保护费的方式牟取暴利,成为了社会毒瘤。一时间,民怨沸腾,在政府向这股黑势力宣战后,老百姓积极配合和支持,不少有良知的法官从全国各地奔赴西西里去填补被残害的法官的空位,誓与黑手党斗争到底,《灿烂人生》中也演绎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正义的力量终究战胜了黑手党,如同《教父》们在美国的成功转行一样,残留的意大利的黑手党不仅早已洗白,相反,为了维护其生意模式,他们主动承担起了社会的维稳工作,对于破坏社会治安的行为,还未等到警察出手,黑手党就已经按照“家规”把这些地痞流氓收拾了,毕竟,角色变了,旅游是西西里的主要收入之一,只有让游客觉得安全,生意才能有保障,当年的恐怖组织居然成了规范社会秩序的有生力量,听来让人啼笑皆非。但这应该是今日西西里的现状,我们在巴勒莫,见到的是朗朗乾坤。
我们的车子在中午时分进入了巴勒莫市,车水马龙的马路,一片繁忙景象,跟过去一周我们在西西里岛其他地方比,巴勒莫俨然是个大都市。找到我们订的公寓,马上联系了主人,15分钟后,主人就把我们引入了她那套温馨的LOFT公寓里了。没想到一套小小的公寓可以装扮得如此富有艺术气息,每个角落都被精心设计过,宽敞的客厅,柔柔的灯光,角落里都是花和装饰品。连厨房和卫生间都不忘花卉点缀,主人还特地奉送了一瓶香槟酒来欢迎我们,配备的家具古色古香,一个大书柜中收藏者各种语种的书籍,意大利语为主,还有不少英语的画册,居然还有道德经和Lonely Planet介绍意大利的中文版。一本装帧精美的笔记本里全是房客的留言,大部分地文字看不懂。
路途3个小时的风尘仆仆,加上暴晒的太阳,我们决定先在这套漂亮的公寓里享受一下,稍事休息,反正这里晚上接近9点才开始天黑,时间很充裕。小睡后,我们先去吃午饭,找到了一家是当地有名的海鲜馆,果然名不虚传,吃到了我们抵达意大利后最美味的一顿海鲜大餐。
餐厅就在著名的马西莫剧院(Teatro Massimo)旁,吃完饭,我们被大剧院的雄姿所吸引,走上剧院前那宽宽的大台阶,不免又想起《教父 3》最后的那幕。剧院的正面是希腊神殿式样,六根大石柱蔚为壮观。拾阶而上,右侧是意大利音乐巨匠贝利尼的雕塑,就是那位出生在卡塔尼亚,并成为卡塔尼亚骄傲的那位音乐大师。剧场门口,左右两侧各有一尊女神塑像,骑坐在青铜狮子上,威风凛凛。没想到的是,这个剧院在意大利名列第一、欧洲第三,仅次于巴黎和维也纳的大剧院。一个巴勒莫的剧院,其规模居然超过罗马和所有赫赫有名的意大利城市,可见当年巴勒莫地位之显赫。



既然不可能听一场音乐会,进去观瞻一下也不错。我们买票入内,跟随讲解员进去参观。大剧院大厅内,有一座大剧院的模型,可以一窥剧院的全貌,那是从大街的任何角度都看不清楚的,大厅古意浓浓,雍容华贵。讲解员用意大利语和英语重复讲解,讲述了这座大剧院的今生前世。马西莫剧场于1867年建成,历时22年,有1350个座位,令人吃惊的是一个高高的圆穹顶,跟天主教堂有得一比,上面绘满壁画。正厅池座,是红色丝绒面料的沙发圈椅,不算太宽敞但坐起来很舒适。来到一处侧厅,讲解员指着几扇门告诉我们,这是以前大老板们在中场休息时抽烟和顺便谈生意的地方。我们还参观了当年教父家的大包厢,正对着舞台,满脑子不禁想起了歌剧《乡村骑士》的场景。大剧院是西西里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的纪念性建筑物,马西姆剧院甫一落成,马上成为了巴勒莫的标志性建筑。
此时的巴勒莫大街上,一派热闹的景象,我们沿着巴勒莫最著名艾玛纽埃拉大街西行,在那段步行街上走马观花。一路上,商场林立,但似乎都是给游客准备的那种,如同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幢幢大楼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明,虽建筑风格不同,混搭在一起也被糅合得恰到好处,让人暗暗称奇。老城区由两条主街分割成了四块区域,其交汇处就是巴勒莫的四角广场,四个角各盘踞着一座巨型建筑,每个街角的建筑被切进去1/4的圆弧,成为十字街口展示雕塑的“橱窗”,每一面弧形墙上的都是精美的雕塑,只恨手机相机的广角太小,无法把如此珠宝收入在一幅相片里。她是巴勒莫的巴洛克艺术中心。

从四角广场一拐弯,突然闯进我们的视野的是普雷托利亚广场,让人猝不及防。此广场以喷泉和裸女群雕像闻名,当年北方文艺复兴如火如荼展开时,16世纪时的巴勒莫仍然很传统,大家看到裸女雕塑觉得十分不雅,这里因此落下了个“羞耻之泉”的名号。我们知道这里是巴勒莫的必游之地,但在闲逛中得来全不费功夫却没想到。

不知不觉走近了巴勒莫主教大教堂。这座宏伟的大教堂,迥异于欧洲巴洛克式或哥特式建筑,而是欧亚风格的混合物,基督教和伊斯兰风格的结合体,别有风情。教堂超级大,一个声音洪亮的神父正在引导着弥撒,一应信众随同着念着“阿门”。看来有一个能唱歌剧的好嗓子是成为好神父的先决条件,不然如此巨大的教堂,小嗓门的宣讲根本听不见。
据介绍,这个大教堂在罗马帝国晚期就已经存在,穆斯林成为这里主人后自然将大教堂改造成了清真寺,后殿穆斯林风格的几何图案保留至今。公元1184年,诺曼王朝在清真寺的基础上扩建成了大教堂,随着时代的前行以及巴勒莫的不断易帜,原来的教堂也几经改造和变革,13世纪起有了哥特式尖顶,15世纪又增添了西班牙式大门,17世纪又增加了巴洛克圆顶,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四不像,伊斯兰、拜占庭及基督教文明的元素天衣无缝地嵌合到了一起。重要的是,巴勒莫人皆大欢喜,这就足够了。历史上,西西里一直是多元文明的产物,容忍是各民族各宗教百姓和谐相处的基础。另外,不像中国历史上,为了体现政治正确,改天换地之际,后朝往往把前朝经营几百年的宫殿付之一炬,八百里阿房宫,如今安在哉?


巴勒莫的历史既厚重又嬗变,历经了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帝国、诺曼、西班牙王国和意大利王国的统治,这个城市承载的文化和艺术相当丰富,建筑物是表达其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载体。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勒莫及其周边城市的一系列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称之为阿拉伯-诺曼风格建筑群。这些建筑群无疑是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在西西里有机结合的最高成就,承载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的艺术家们共同的文明留存。今天看了巴勒莫大教堂,明天的任务是参观诺曼王宫和蒙雷阿莱大教堂,这三个地方是这个系列文化遗产中最耀眼的明珠。
公元535年,拜占庭人赶走了迦太基人统治了西西里。但穆斯林人垂涎这片岛屿已经很久了,终于,阿拉伯人动手了,城破之时,穆斯林军队发现西西里人几乎战斗到了最后一人,巴勒莫早已已弹尽粮绝。但阿拉伯人当时也算是世界上最文明的一族,他们在给西西里人带来痛苦后不久,成功地输入了他们的文明,慢慢地,岛上的商业、农业和矿业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发达,穆斯林文化也真正融入到了西西里原有文化之中。来自北欧的诺曼人势不可挡,1073年将穆斯林人赶跑,开创了西西里的诺曼王朝。诺曼王罗杰一世虽是基督徒,但他有着北欧人的胸怀,对不同民族和文化极为包容,如是,阿拉伯-诺曼风格建筑群应运而生。
TripAdvisor上的网友谈到,巴勒莫旅游必做的十件事是:沿艾玛纽埃拉大街漫步,参观马西莫剧场、主教大教堂、普雷托利亚喷泉、吃油炸奶酪卷、牛腩汉堡、喝巴勒莫的葡萄酒、参观Vucciria市场、地下墓地、蒙雷阿莱大教堂。看来我们已经做了五件了,因为我们刚买了个油炸奶酪卷尝尝,不过实在太腻,吃不完扔了一半。
前面有个城门,远远望去便觉得与众不同。原来这就是巴勒莫的诺瓦门,也就是新门的意思。是公元1535年,为迎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此举行入城仪式而建。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身兼了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君主,其权势在整个欧洲数一数二。问题是,城门上雕刻的人像深眼窝,翘翘的小胡子,戴头巾,有明显的阿拉伯特征,至少不会被错认成欧洲人,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时也找不到答案,旁边的诺曼王宫也得明天来看,且先去吃饭,品尝更多的西西里海鲜吧。

这家餐厅比中午的那家店堂要小,但却火得不行,早早地到达等着开门,见到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人也在等,他说他来这家餐厅好多次了,总是吃不厌。我们庆幸中午先订好了座。门开了,没预约的小伙子总算还有个位,否则我们打算邀他一起吃,他乡遇同胞,算是半个亲人。我们点了腌三文鱼片,大盘海贝青口,海鲜汤等,每个菜都让我们赞不绝口,而且,到意大利这么久,热乎乎的海鲜汤还是头一回,让我们的中国胃得到了满足。
晚饭后我们依然徜徉在巴勒莫的街头,看着生机勃勃的城市,看着没有了黑手党的朗朗乾坤,心里很是畅快。街头艺术家们在表演着他们的绝活,游客们在乘着天未黑抓紧拍照,大部分商场都关门了,唯有餐厅和渐渐热闹起来的酒吧。华灯初上,街上很多休闲的市民出动了,小孩子带着滑板和溜冰鞋在玩耍,家长们则远远地看着,边三三两两在聊天或喝咖啡,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巴勒莫夜晚很动人,尽管是盛夏,此时凉风习习,温度也降到了20多度,极为宜人。
回到住所,我一个人出门,准备去超市买明早的早餐。我们的居所地处闹市区,出门200米就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中间有一座人物雕塑,街对面小公园里也有一座人物雕塑,但分辨不出是哪位知名人士,只怪自己对意大利知之不多。这里的广场看起来游客并不多,更多的是本地的居民。广场一侧就是巴勒莫第二大的剧院:波利蒂亚玛大剧院。大剧院非常气派,风格与马西莫大剧院比少了点宏伟,多了点华丽和动感。但剧院大门顶上有巨大的五马青铜战车和两名骑士的铜雕,格外引人注目。入夜,广场上居然开起了一场音乐会,那可不是我们小时候夏天的纳凉晚会,而是正而八经的交响音乐会,演奏人员穿戴得一丝不苟,乐团指挥小棒一挥,宏伟的交响乐奏响了起来,观众鸦雀无声,我也加入了观众的队伍,认真观摩起来,一曲终了,观众发出阵阵掌声。


看了好几出免费好戏,想起出门的采购任务,我匆匆地赶到了几百米远的家乐福超市,原来它是24小时营业的,此时还非常地热闹,这里的商品价格都比小超市便宜,我买了火腿、鸡蛋、牛奶、面包、冰淇淋,明后两天的早餐就有着落了。
天阶如水,夜色清凉。但丁说巴勒莫是:最美的回教城市。我们不管她有多少回教特色,我们在意的是她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繁荣的商业、和谐的社会,这才是我们能切身体会到的美好和温暖。
意大利旅行笔记(十二)文化熔炉
网友评论